第97章 第二次布匿戰爭初期(前219—前216)(7)(1 / 2)

漢尼拔率領的騎兵兵力是多少,不是很清楚。羅馬騎兵隊是4000人,據說應該比這個數量還多。羅馬方麵的輕裝步兵在射出第一輪箭後,懾於敵人騎兵的突擊力,很快躲到後麵,已毫無戰鬥力可言。騎兵的這次交戰成為了羅馬和漢尼拔之間的第一次戰役。

漢尼拔一邊迎著羅馬軍隊而上,一邊迅速部署好陣型。他把騎兵中最優秀的努米底亞騎兵放在兩翼,中間是來自迦太基及西班牙的騎兵,由他親自指揮。與此相反,羅馬方麵來自最值得信賴的羅馬及同盟各國的騎兵組成了主力陣容,前衛由與羅馬締結了和平條約的高盧部族中的高盧騎兵擔任。

戰鬥之初,雙方不分上下。但是,負責迦太基軍兩翼的努米底亞騎兵攻勢非常淩厲,最早和他們發生激戰的高盧騎兵眼看著一個個成了刀下鬼。努米底亞騎兵突破羅馬軍的前衛之後,直逼戰鬥力最強的羅馬主力。羅馬主力騎兵隊擔心被敵人包圍,自亂陣腳,連執政官也無人護衛,迦太基騎兵乘機將羅馬執政官團團圍住。幸虧一名首次參加戰鬥的年輕騎兵從敵方騎兵的包圍之中拚命救出了身負重傷的執政官。

羅馬騎兵圍成一團,護著身負重傷的執政官且戰且退。繼續留在戰場上,顯然會被數量和戰鬥力都占上風的迦太基軍隊包圍,難逃全殲的厄運。騎兵隊無暇顧及輕裝步兵,他們負責破壞剛剛在提契諾河上架起的橋梁,在騎兵過橋向東逃去後,開始拆橋。他們中有上百人動作不夠快,成了迦太基軍的俘虜,有一些人逃進了草叢中。漢尼拔抓到的第一批羅馬俘虜,成了他極寶貴的情報來源。

這一天,讓差一點到手的羅馬執政官逃脫,令漢尼拔感到十分惋惜。但是,更加令他惋惜的應該是讓那名救出執政官的年輕騎兵逃脫了。這名騎兵正是執政官的兒子,這一年剛滿17歲。他和父親同名,叫普布利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西庇阿。16年後的紮馬戰役中,他將率領羅馬軍隊與漢尼拔展開激烈的戰鬥。

逃回皮亞琴察的執政官科爾涅利烏斯盡管身負重傷,還是對敵人的兵力作出了正確的判斷。既然弄清了迦太基軍的騎兵戰鬥力高出自己許多,那麼就要考慮盡可能地避免在平原地帶宿營。剛剛建成的皮亞琴察防守能力還很薄弱,對自己手下的兩個軍團和來自西西裏的兩個軍團共四個軍團來說,作為宿營地,既不安全也過於窄小。

第二次戰役:特雷比亞戰役

特雷比亞河是波河的支流之一,源頭在亞平寧山脈,自南向北,在皮亞琴察附近流入波河。提契諾河也是波河的支流之一,源頭在阿爾卑斯山,自北向南流入波河。但是,特雷比亞河流經的地域,因為靠近亞平寧山脈,所以地勢高低起伏,非常不利於騎兵作戰。

執政官科爾涅利烏斯選擇了這一帶最高卻很開闊的山丘,在這裏構築起堅固 的要塞。因為這個宿營地是為四個軍團準備的,所以,稱之為城堡似乎更貼切。

他考慮在這裏越冬。

但是,漢尼拔並不打算無所作為地越冬。根據俘虜口中得到的情報,他了解到附近的卡斯泰焦村不是單純的村落,而是羅馬軍隊的軍糧儲藏地。他當即命令步兵和象隊向東進軍,自己帶著騎兵,突襲了這個村落。就這樣,羅馬軍隊的軍糧儲藏地變成了迦太基軍隊的軍糧儲藏地。

有了糧食保障,就不必再掠奪周邊高盧人的部落,這使漢尼拔用懷柔政策拉攏高盧人更有效了。再加上騎兵部隊在提契諾之戰中的勝利,要求加入漢尼拔軍的高盧人越來越多。盡管如此,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高盧人中,實際上也隻是一部分人追隨迦太基軍而已,大多數高盧部落人仍在觀望。因此,漢尼拔希望在新年到來之前,與羅馬軍再戰一次,以增加高盧人對自己的信心,影響他們的去向。為此,他下令全軍帶上充足的軍糧,繼續東進。

塞姆普羅尼烏斯率領的兩個軍團,自南向北縱貫整個意大利,這時,終於到達翹首以盼的科爾涅利烏斯建好的宿營地。為了守衛西西裏及其周邊海域,戰船全部留在了那裏。所以,未走海路北上的這兩個軍團隻好全程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