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二次布匿戰爭初期(前219—前216)(14)(1 / 2)

擔任這一天總指揮官的執政官瓦羅隻帶著50騎,沿山路向西逃到距離坎尼數十公裏開外的羅馬殖民城市韋諾薩,僥幸逃脫。4000名步兵和200名騎兵向南逃到距離坎尼10公裏的卡諾莎,已經19歲的科爾涅利烏斯·西庇阿也在其中。特雷比亞之戰後,他的父親被派往西班牙時,就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了埃米利烏斯。

對於年輕的西庇阿來說,接觸漢尼拔精妙的戰術,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得知執政官及將官逃了出來,坎尼會戰的殘兵也紛紛聚集到韋諾薩和卡諾莎來了。所有人加起來不到1萬人。

坎尼會戰中,如果相信古人的記載,羅馬方麵的犧牲人數多達7萬人。勝利者漢尼拔方麵的戰死者隻有5500人,其中三人之二還是高盧兵。

縱觀整個曆史,羅馬軍團遭受如此重創,坎尼會戰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為了扒下死者身上值錢的東西,漢尼拔軍隊第二天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也沒有完成。漢尼拔派去向迦太基本國通報勝利消息的弟弟馬可尼在本國要人麵前,據說用從陣亡羅馬士兵手指上摘下來的金戒指,堆成了小山。羅馬市民手上的金戒指不是結婚戒指,而是他們的印鑒,不僅大還很重。把幾萬個這樣的戒指堆起來,該是多高的山,我難以想象。

羅馬平靜地接受了完敗的消息。以元老院議員為首的全體市民,到城門口迎接、慰問帶著殘兵敗將回到首都的執政官瓦羅。陣亡者家族服喪的時間從以往的1年縮短至30日。

沒有責備特雷恩蒂烏斯·瓦羅一句話,就連最初反對他主張盡早解決問題的提議的人,現在也不再提起。特雷比亞之戰、特拉西梅諾之戰、坎尼會戰,沒有一個貴族抱怨慘遭失敗的這些戰鬥的總指揮是平民出身。在其他民族常常發生的類似聚到古羅馬廣場抗議為政者的事情,在此時的羅馬,完全看不到。

禍不單行。坎尼會戰失敗後,人們的服喪期還沒有過去,又傳來了在高盧的兩個軍團被殲的消息。

自從漢尼拔進入意大利後,高盧民族紛紛起兵。這一年,為了鎮壓起義,羅馬向波河流域派去了兩個軍團,由法務官波斯圖米烏斯率領。然而,在追擊高盧兵的時候,全軍落入了敵人設下的圈套。他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進入了森林之中。

高盧人事先已經把森林中沿路的樹木砍倒,又照原樣把它們立起來。為了追趕高盧兵,羅馬軍進入森林,然而立著的樹木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棵接一棵地砸了下來。兩個軍團8600人幾乎全被樹木壓倒,動彈不得。躲在一旁的高盧兵乘機把他們殺死。據僅剩的幸存者證實,法務官波斯圖米烏斯也和士兵們一起共赴黃泉了。

幾天時間,羅馬相繼失去了合計8萬士兵。元老院擔心對虔誠信仰宗教的羅馬百姓的思想會產生波動,決定派使節去求神諭。派去希臘德爾斐求神諭的是後來記錄了第二次布匿戰爭史的元老院議員費邊·皮克托。這是羅馬人對接踵而至的噩耗表現出動搖的唯一證據。

另一方麵,在坎尼的漢尼拔營地,完勝之夜,將士們的喜悅之情一展無遺。

將官們紛紛向漢尼拔進言,要求立即攻打羅馬。他們中有一人揚言,現在攻打羅馬,5天後,我們就可以坐在卡匹托爾山上吃晚飯了。

但是,31歲的勝利者對他們的話充耳不聞。漢尼拔堅信隻有羅馬聯盟分崩離析才能徹底消滅羅馬。他說,現在攻打首都為時尚早。於是,指揮官中的一人對他說:

“你知道怎樣取得勝利,卻不知道怎樣利用勝利。”

漢尼拔年紀尚輕,內心也許有過迷茫。但是,就像後來錫拉庫薩及迦太基的例子所示,攻打有堅固防禦體係的大城市,必須作好持續兩三年時間的心理準備。此外,一天時間就可以決出勝負的會戰自然無關緊要,但是,攻城戰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在這種情況下,高盧兵首先難以信任,漢尼拔可以依靠的隻有略多於2.5萬人的部下。僅靠這點兵力,強行攻打大城市,無異於自取滅亡。更 何況,羅馬作為一個國家,並非把所有的國家功能全部集中在首都。這也是漢尼拔不敢輕舉妄動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