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二次布匿戰爭初期(前219—前216)(15)(1 / 2)

好在書寫亞曆山大的古人不止普魯塔克一個人。在亞曆山大英年早逝以後, 他成就的遠征事業就征服了古代人們的心。在當時,有關亞曆山大的史料有不少,有很多曆史學家提筆書寫這位年輕天才的豐功偉績。

亞曆山大遠征時有兩位記錄員隨行。在大帝死後,又有兩位曆史學家根據這兩位記錄員的記錄,很快完成了傳記的寫作。

今天,我們已經找不到與亞曆山大同行的兩位記錄員寫的記錄以及在大帝死後,兩位曆史學家寫的著作。但是,在羅馬時代,以這些作品為原始史料,普魯塔克寫下了《列傳》,庫爾提烏斯·魯夫斯及阿裏安寫下了《亞曆山大大帝傳》等著作。從這些著作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亞曆山大的真容。當然,與生活在大帝去世100年後的漢尼拔相比,從信息量上來說,前者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

特別是有關戰略戰術的描述。在作品中,描述這類內容,不僅需要對此有興趣,同時必須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古代曆史學家中,不光是普魯塔克,絕大多數人都熱衷於頌揚大帝的豐功偉業,很少提及大帝是如何成就這些偉業的。雖然曆史學家中,有人有這樣的資質,如色諾芬有過率領軍隊作戰的經曆,修昔底德參加過伯羅奔尼撒戰爭,波利比烏斯擔任過阿卡亞同盟軍騎士團團長。但是,除了當過兵的阿裏安,沒有一個人寫亞曆山大,實屬可惜。

不過,任何時候都會有人關心先人的業績,希望從中找到有用的東西,為己所用。我想漢尼拔應該是其中之一。很久之後,當西庇阿向漢尼拔提出問題時,他曾經回答說亞曆山大大帝是最優秀的軍事家。當然,漢尼拔認為自己同樣也是優秀的軍事家。如果隻是道聽途說,他不可能如此肯定地回答說是亞曆山大位居第一。因為他很清楚,並且對大帝的才能心悅誠服。

漢尼拔在前往意大利的時候,帶了一個希臘人。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此人始終與漢尼拔同行。他是漢尼拔的親信,叫西勒諾斯,擔任遠征意大利的記錄員,同時教漢尼拔希臘語。當時,有關亞曆山大大帝的書籍都是用希臘語寫的,也許,西勒諾斯的任務就是把亞曆山大的故事讀給漢尼拔聽吧。當然,重點一定是這位迦太基年輕統帥最關心的大帝用過的戰略和戰術。

被後人尊稱為大帝的亞曆山大在22歲那年,隻帶著3.6萬名士兵攻入了幅員遼闊的波斯。靠這一支軍隊,與多達10萬至20萬名士兵的波斯國王大流士作戰,兩次戰勝大流士。與波斯方麵的戰死者多達10萬相比,亞曆山大的損失隻有兩三百人。讓看到這個數字的人,忍不住以為少寫了一個零。盡管古人有誇張的毛病,但是,毫無疑問這是完勝。

對此,常人隻會感慨其偉大。但是一位將軍看到這樣的戰況,一定深受刺激,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知欲。為什麼他能做到這樣?尤其是漢尼拔,要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攻打總兵力達75萬人的意大利,不難想象,他的探知欲會比別人更強烈。

亞曆山大18歲那年,跟隨其父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二世率領的軍隊,參加了喀羅尼亞戰役,與底比斯·雅典聯軍作戰。當時,他任騎兵團指揮。馬其頓軍與底比斯·雅典聯軍,在士兵數量上不相上下。戰鬥結果是,馬其頓獲勝。決定這場戰鬥結果的是馬其頓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