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哈德盧米塔姆越冬的漢尼拔迎來了來自首都的馬可尼軍隊。冬季過後,第二年即公元前202年春季,聚集在漢尼拔手下的戰鬥力增加到了步兵4.6萬人,現在的海岸線哈德盧米塔姆迦太基烏蒂卡漢尼拔戰記騎兵4000人以及80頭大象。無疑這是一支大軍。正像費邊擔心的那樣,回到國內後的漢尼拔得到了充分的補充。
但是,漢尼拔本人並不滿足,因為騎兵戰鬥力太弱。不僅人數少,質量更是難以令他滿意。從前,迦太基的騎兵主要來自努米底亞。現在,統治努米底亞絕大部分領地的是馬西尼薩,他早已與羅馬結成了同盟。因此,漢尼拔不可能請馬西尼薩幫忙。不得已,他隻好派人前去努米底亞,請努米底亞前國王西法克斯的兒子帶領全體屬下騎兵參戰。此時,西法克斯的兒子在馬西尼薩的追擊下,正疲於逃命,他一口答應帶2000名騎兵參戰。但是他還沒有到。
因為漢尼拔回國以及和談破裂,西庇阿已經作好了與漢尼拔決一勝負的心理準備。他也派人請馬西尼薩參戰。馬西尼薩在羅馬軍隊的協助下,不僅恢複了父親的王國——努米底亞王國,而且現在還在繼續蠶食西法克斯的領地。因此,對於西庇阿的請求,他自然是一口答應。他讓來人轉告西庇阿,自己將帶領6000名步兵和4000名騎兵前去支援。但是,加上這1萬人,西庇阿的戰鬥力也不過4萬人。況且,馬西尼薩也還沒有到。
這就是說,在新的一年,即公元前202年,漢尼拔和西庇阿所處的境況一樣。在迎來春季作戰期的同時,都在等待援軍的到來。這就可以解釋他們的行軍路線之所以不合常理的原因了。
籠統地說,西庇阿的大本營科爾涅利烏斯營地和漢尼拔的越冬地哈德盧米塔姆分別處於三角形的兩個頂點。如果純粹為了與敵交戰,兩軍應該相向而行,然後在連接這兩點的三角形的這條邊上某個位置相遇。然而,西庇阿和漢尼拔沒有相向而行,都選擇進軍三角形的最後一個頂點。當然,從地形上來看,雙方都是沿河流向上遊而去,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理由不僅於此,更重要的原因是兩人都希望盡可能靠近努米底亞領地。目的當然是盡早與援軍會合。
從行軍的速度來看,漢尼拔軍相對較慢,因為他的軍隊不僅士兵多,還帶著大象。西庇阿軍隊的行軍速度較快,一方麵是因為他率領的軍隊隻有漢尼拔軍的一半,另一方麵,西庇阿一心要趕在漢尼拔的前麵。因為他擔心漢尼拔搶先後,會阻止來自努米底亞的馬西尼薩。
兩軍都不是向著目的地一路直行。在行軍途中,西庇阿和漢尼拔都在尋找戰機。
迦太基政府一次次地命令漢尼拔,要求他盡快打敗西庇阿。對此,漢尼拔回答說:
“別的事情都可以由你們決定,但是,靠武力解決的事情,希望全權交給我,由我決定時間、地點和使用的武器。”
關於何時、何地、如何與享有絕世戰術家聲譽的對手交戰的問題,西庇阿大概也在翻來覆去地思考。不管怎樣,兩人都在不斷地思考中一步步向努米底亞靠近。
如果要列舉古代5位名將,漢尼拔和西庇阿一定是其中的兩位。如果要列舉迄今為止曆史上的10位優秀將領,他們二人無疑也會位列其中。雖然曆史造就了無數優秀的武將,但是,發生在具備同等才能的人之間的會戰,卻少之又少。
這少而又少的事情,就要在紮馬戰場上演。
漢尼拔到達紮馬鎮後,得知敵人就在距此向西約百公裏的納拉格拉時,當即派了三名士兵前去偵察。不料這三人被羅馬軍隊抓獲,並被帶到了羅馬軍隊的營地。他們以為在羅馬軍營地等待自己的將是死刑或嚴刑拷問。
西庇阿得知抓獲了漢尼拔偵察兵的消息後,下令把他們帶上來,和顏悅色地問這三名偵察兵,漢尼拔交代他們的任務是什麼。這三人認為反正是死,就理直氣壯地回答說偵察敵情。於是,西庇阿叫來一位軍官,讓他帶著這三個人去任何他們希望偵察的地方。
這位軍官帶著這三個人在營地內四處走動,所有地方都向他們敞開。第二天,他們甚至還看到了馬西尼薩帶領的努米底亞軍在羅馬軍隊士兵的一片歡呼聲中到達營地。不僅如此,他們還獲知了努米底亞軍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