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五位特使拚命解釋,說迦太基願意無條件全麵投降,並提出,為了證明自己的誠意,將送來300名人質。元老院接受了,馬上派人向已經前往非洲的兩位執政官帶去指令,授予他們全權與迦太基交涉。
五位特使回國後,這次迦太基政府沒有再擠牙膏,馬上把300名人質送到了科爾涅利烏斯營地。此時,執政官們已經登陸非洲,來到半個世紀前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作為攻打迦太基的基地建造的科爾涅利烏斯營地。執政官把這300名人質送到了西西裏,然後,向迦太基政府提出了羅馬方麵的要求,以避免戰爭的爆發。
他們要求迦太基交出所有攻城器械和武器。這意味著徹底解除迦太基的武裝。迦太基接受了。2000件石弓器加上20萬套盔甲送到了科爾涅利烏斯營地。
對此,兩位執政官表示滿意。他們還向迦太基政府建議,派遣由30個有權勢的市民組成代表團前往羅馬,聽從元老院的發落。迦太基政府照做了。
然而,迦太基的運氣實在太差,就在同一個時期,希臘發生了一件大事,讓羅馬的態度變得非常強硬。
在以馬其頓為中心的希臘,先王珀爾修斯有一個庶子,叫菲利普。希臘人心中有反羅馬的情結。這一時期,菲利普成了這些希臘人的核心。事實上,珀爾修斯的庶子之說純屬子虛烏有。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自由和獨立的意識仍然非常強,但是,他們為實現並維持獨立和自由的政治能力早已隨伯裏克利的去世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對政治毫不關心。柏拉圖曾經感受過的絕望越來越成為現實。
不斷向反羅馬的菲利普傾斜的希臘人,即使在正式場合,也會無所顧忌地說:
“我們歡迎羅馬人以朋友的身份到希臘來,而不是以主人的身份來希臘。”
這話贏得滿堂喝彩,是因為他們聽說羅馬進軍非洲了。在他們看來,現在羅馬的注意力放在迦太基,是推翻羅馬霸權的絕好機會。希臘人波利比烏斯也這樣寫道:“希臘人利用了這個機會。”
與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和弗拉米尼時代相比,羅馬人對希臘人的看法早已不同。在這半個世紀裏,對於伯裏克利時代盛極一時的希臘文明,羅馬依然尊敬有加。但是,對現在即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他們充滿了不屑。
和伯裏克利時代一樣,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一有情況,就會高喊自由和獨立。這一點沒有變。但是,在實現自由和獨立的行動上,此時的希臘人隻會仰仗其他國家或利用其他國家的危機。
這就是羅馬人蔑視希臘民族的原因。盡管他們是那麼地熱愛希臘人創造的美術品和建築,盡管他們是那麼地努力學習希臘文學和曆史,盡管他們從不要求希臘人學習拉丁語,寧願自己學習希臘語。但是,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早已與公元前5世紀伯裏克利時代的希臘人不一樣了。他們失去了創造力,再也拿不出超越新時代的、有震撼力的作品。
公元前148年,羅馬決定派遣軍團對希臘實施第三次軍事幹預。自從戰勝漢尼拔以來,羅馬在戰場上幾乎百戰百勝,對於用軍事力量解決問題信心十足。失去了政治頭腦的希臘人刺激了羅馬。
就在羅馬為希臘人的動向焦頭爛額的時候,迦太基代表來到了羅馬。隻能說他們實在太不走運。因為,與此前相比,焦慮的羅馬人再也沒有精力反對加圖執著而強硬的反迦太基路線。
寬厚對待其他民族卻常常出現相反的結果。為此,羅馬統治者們深受打擊,開始考慮應該改變從前的做法。再加上對軍事力量充滿自信,在這樣一種氛圍中,羅馬向迦太基提出了非常強硬的最後通牒。
迦太基代表來到羅馬,請求羅馬元老院指示。他們表示,隻要能避免與羅馬之間發生戰爭,做什麼事情都願意。然而,對於迦太基的這30位代表,羅馬元老院卻提出了最後通牒。具體要求是:
拆毀首都迦太基,全體居民遷至距離海岸線10羅馬裏(約合15公裏)的內陸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