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多麼強大的國家,都不可能保持長久的國泰民安。即使沒有來自外敵的威脅,也會出現產生於內部的敵人。
這就如同人體一樣,強健的體魄可以抵禦外來疾病的入侵,但是內髒器官的疾患,卻會製約身體的健康成長,並使人飽受折磨。
——漢尼拔(引自李維《羅馬史》)
從(公元前202年在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戰敗降服於羅馬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口中,預言似的說出了上麵這段話。半個世紀之後,曆史走進了公元前147年,發生在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第三次布匿戰爭也已經進入了第三年。就在這一年的某一天,一個年輕人從羅馬來到迦太基城,出現在羅馬軍隊圍攻迦太基城的前沿陣地上。
這個年輕人經意大利渡海被送到了前線,但他並不是作為主力部隊的一員被派到這裏來的。他剛滿16周歲,在數月前才舉行過步入成人的儀式,完成了從一個隻能穿長度及膝蓋、被稱為“短衣”的少年服裝的少年,到一個可以穿長度達踝骨的“托加”的正式服裝的成人的轉變。盡管如此,在羅馬年滿17歲以上者才能夠服兵役,這個剛滿16歲的少年還不能成為軍人。實際上這個少年是應羅馬軍總司令普布利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minor),前185-前129年,通稱小西庇阿〕的邀請,作為有交情的特別客人來到前線的。他被安排住在總司令的營帳內,享受到了特殊的禮遇和周到的招待。
這個年輕人就是提比利烏斯·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Tiberius Sempronius Gracchus,約前169-前133年),也就是羅馬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格拉古兄弟中的哥哥。格拉古兄弟母親的娘家也是西庇阿家族,他們的姐姐又嫁給了小西庇阿。這樣論起來,在迦太基城前線指揮戰鬥的小西庇阿總司令既是這個年輕人的姐夫,又是他的表兄。在羅馬的上流社會中,貴族們常常把家族中即將進入服兵役年齡的男孩送到戰場上,讓他們像戰士一樣在營帳內起居,體驗戰爭的種種經曆,並把這種體驗作為即將到來的人生的第一課。
此刻在這個16歲的年輕人看來,將迦太基城團團圍困起來的羅馬軍隊中,並沒有即將攻陷一個大國首都前夜的那種緊張氣氛。
在迦太基城內,被圍困其中的人超過5萬。從公元前149年這個城市被包圍開始,這些守城者已經頑強地堅守了兩年多。但是,身處現場的人們都很清楚,迦太基城的命運,已經清晰可見。
迦太基城三麵環海,地處天然要害,但羅馬軍的包圍網也堪稱完美無缺。迦太基城的西麵是陸地,建有高14米、厚10米的三層城牆作為守城的屏障,但很多地方已被攻破。羅馬軍從港口方向進攻的準備也已經就緒。城內儲藏的糧食,在圍城進入第三年時已經見底。羅馬方麵萬事俱備,現在就等轉過年來即公元前146年春天,從海陸兩麵發動強大攻勢。然而,總攻的命令卻一直沒有發出。
在古羅馬,最高司令官有權作出戰場上的一切決定。此刻迦太基城的命運就取決於小西庇阿的一念之間。然而,從他的養祖父普布利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major),前236-前184年,通稱大西庇阿,小西庇阿是大西庇阿的長子的養子〕到他的生父,對於羅馬以外的其他民族及其文化,都持一種比較開放、無偏見的態度。38歲的總司令小西庇阿在這一點上,顯然與他的養祖父和生父持有相同的立場。他對迦太基人的命運就這樣由他決定,似乎有些躊躇。況且他的伯父(養父的哥哥),在羅馬元老院中屬於對迦太基溫和派的長老,與主張讓迦太基城毀滅的老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一派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