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公元前147-前146年這個冬季的自然休戰期,年輕的總司令小西庇阿派出專使到羅馬元老院,對於是給予迦太基城最後一擊,還是嚐試和談,請求元老院的最終指示。在等待羅馬元老院答複的期間,小西庇阿經常與幾年後開始寫布匿戰爭曆史的希臘曆史學家波利比烏斯(Polibius)同桌就餐交談,提比利烏斯·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雖然年輕,但由於和總司令的特殊關係,他也會時常坐在餐桌的末席共同就餐。也就是說,希臘曆史學家與羅馬將軍之間的餐桌對話,這個16歲的年輕人能夠有幸聆聽。
公元前146年初春,小西庇阿得到了羅馬元老院的最終命令:讓迦太基城消失!經過六天六夜悲壯的激戰,迦太基城陷落了。盡管迦太基守軍拒絕投降而苦鬥,但戰敗的命運還是降臨到迦太基頭上,被俘虜成為羅馬人奴隸的迦太基人,包括孩子,達5萬人之多。
對於長期稱雄地中海世界的強大國家迦太基的悲慘命運,就連作為勝者的羅馬人也頗多感慨。曆史學家波利比烏斯用他那傳神之筆,給後人留下了這樣的戰場花絮:
小西庇阿久久地凝視著腳下廣闊的迦太基城。這個經曆了建國以來700年的歲月,其間長期保持了極度繁榮的大都市,一陷入敵手,竟化成了一堆堆小山一樣的瓦礫。
在700年的漫長歲月裏,迦太基擁有廣闊的土地、眾多的島嶼,以及屬於其支配的海洋。迦太基所具有的數量龐大的武器裝備、戰船、象群以及雄厚的財富,與之前人類曆史上創造的任何一個強大的帝國相比,都毫不遜色。
而且,無論與任何一個強大帝國相比,迦太基人的勇氣和氣概更令人稱道。他們在屈從於羅馬人的要求、被迫交出全部武器和戰船的情況下,還能夠堅守三年,抵禦羅馬軍對迦太基城的強大攻勢。今天城市陷落,並遭受了徹底的破壞,迦太基城從地麵上消失了。想到對手的這種命運,小西庇阿不禁潸然淚下。
小西庇阿心潮起伏,他此刻的思考已經超乎一個軍事勝利者的思維。他想到的是,不僅限於人類,城市也好,國家也好,包括強盛的帝國,誰都逃避不了滅亡的命運,特洛伊帝國、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還有20年前的馬其頓王國,無不遵循了曆史展示給人們的“勝者必衰”的規律。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位得勝之師的最高首長吟誦起《荷馬史詩》中特洛伊主將赫克托耳的一句名言:
歸根結底,特洛伊大概也會隨著國王普裏阿摩斯和追隨他的戰士們共同死亡吧!
站在他背後的曆史學家波利比烏斯詢問他何出此言,小西庇阿回過頭來,注視著波利比烏斯這個20年來的親密朋友,拉著他的手回答:
“波利比烏斯,我們剛剛消滅了一個曾經盛極一時的帝國,贏來了這一‘偉大的瞬間’,但是現在充滿我胸間的,卻不是勝利的喜悅,反而有些傷感——我擔心我們的羅馬,也會在某一時刻遭遇與此相同的命運!”
根據羅馬元老院的命令,迦太基城的宗教建築和城市建築,不管是城牆、神殿,還是普通房屋、市場建築物、碼頭、倉庫,全部遭到了摧毀,僅僅剩下石塊和土塊的地麵,被用犁犁平。然後按羅馬人的習慣,在地麵上撒上鹽,讓眾神來詛咒這個地方。人們驟然見到成為不毛之地的迦太基城,實在無法想象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矗立著地中海地區最繁榮富足的大都市。也隻有身在城毀國亡現場之人,方能發出意味深長的感慨,方能體會到“偉大的瞬間”的深刻含義。
16歲的提比利烏斯·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此刻會有怎樣的感慨呢?現存史料上沒有記載。可以確信的是,由於他的外祖父就是在公元前202年的紮馬會戰中大破漢尼拔,為羅馬取得了第二次布匿戰爭勝利的著名軍事家大西庇阿,縱令西庇阿家族的姓氏不能出現在他的名字裏,但他屬於西庇阿家族的一員乃是不爭的事實。麵對眼前發生的一切,麵對因第三次布匿戰爭戰敗而導致的迦太基城的毀滅,他肯定會比普通的羅馬人產生更強烈的感觸。
那個時候,提比利烏斯·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年僅16歲。16歲的他,會不會與56歲的波利比烏斯和38歲的小西庇阿一樣,懷有“勝者必衰”的傷感?還是有其他一些思考呢?譬如,他會不會在想,羅馬絕對不會重蹈特洛伊帝國、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王國,特別是迦太基帝國的覆轍……迦太基在經曆了700年的曆史後滅亡了,而這一年,羅馬從建國算起,已經度過了600年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