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格拉古兄弟時代(前133—前120)(2)(1 / 2)

格拉古父親在監察官任上值得一書的另一大貢獻,即作為法案提案人,促成了一部重要法律的通過。根據該法律,凡家中已有5歲以上孩子、持有價值3萬阿斯以上資產的解放奴隸,有權成為羅馬公民。這就使原來的奴隸,獲得自由後無須等到第二代就有可能成為羅馬公民。解放奴隸中,很多人經營街邊小店,或從事手藝人的工作,這部法律使他們可以和從事同樣職業的羅馬人享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當時,首都羅馬出現了特別多的這類新公民,他們可以根據自己住所的不同,選擇在羅馬4個選區中的任何一個進行公民登記。

6年後,即公元前163年,57歲的格拉古父親再次被選為執政官。獲得投票權的解放奴隸們,幾乎全部把選票投給了他。在此前後,他還兩次擔任視察團的團長,巡視東方(地中海東岸地區),顯示羅馬對同盟國敘利亞的塞琉古國王的支持。此後,敘利亞王位繼承出現糾紛時,由羅馬進行裁定。

格拉古父親大約逝世於公元前153年前後。有一種說法是他和妻子科爾涅利婭共生育了12個孩子,但由於那個年代嬰幼兒死亡率很高,成人的隻有提比利烏斯、蓋烏斯兩兄弟和嫁給小西庇阿的女兒。提比利烏斯10歲喪父,弟弟蓋烏斯比他小9歲,格拉古父親給兄弟二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包括巨大的物質財富、在政界和民間享有的良好口碑以及眾多的政治“後援者”,但兄弟二人連父親的麵也沒見到。

科爾涅利婭年紀輕輕即成為未亡人,對她來說,再婚是一個很容易實現的相當不錯的選擇,因為按照當時羅馬的風俗,女子再婚,特別是有過生育經曆的女子再婚,是很受夫家歡迎的。何況科爾涅利婭還是“偉大的西庇阿”的女兒呢!實際上,求婚者絡繹不絕,就連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想迎娶她為王妃。

然而科爾涅利婭拒絕了這一切,她的理由是,她想專心養育這兩個兒子。她把提比利烏斯和蓋烏斯這兩個兒子稱為“我的兩顆寶石”。為了給予兩個兒子最好的教育和生長環境,科爾涅利婭作了周到的考慮與安排。她深知母親自身的素質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自己就擁有當時羅馬的“教養人”資格,並且能夠使用希臘語閱讀和會話。她還特地從希臘請來學者,做兩個兒子的家庭教師。她認為,絕不能將孩子托付給家庭教師和用人,“孩子不僅從胎兒時期就要在母親的腹中開始接受教育,母親還要全麵掌管孩子的教育成長,甚至不應放過通過餐桌上的交談會話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的機會”。科爾涅利婭和愷撒的母親奧利婭並列,被譽為羅馬婦女的偶像。提比利烏斯和蓋烏斯二人,就是這樣沐浴著母親的關愛,在身心兩方麵都得到了健康成長。

提比利烏斯·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從迦太基滅亡現場歸國後的那幾年做了什麼,史料沒有記載,應該是像羅馬上層社會的良家子弟一樣,居住在當年羅馬富人聚集的帕拉蒂尼山上公館林立的高級住宅區,並曾在軍隊中服兵役。20歲那年,他被選為祭司。

正像《羅馬人的故事1·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所描述的那樣,古羅馬沒有設置專門的“祭司”這個職業,敬奉鬼神的祭祀活動,由從各行各業選舉出的“祭司”來主持。由於羅馬是個多神教的國家,需要祭司的場合非常多。如軍隊出征需要祈求眾神護佑,軍隊凱旋又要感謝眾神的幫助,軍事之外的公眾祭祀活動也有很多。為此,即便是年輕的祭司,也有可能在祭祀活動中接觸到一些大人物,包括元老院中的重要人物。

在公眾場合,提比利烏斯引起了元老院“首席議員”(類似於當代議會中的議長)克勞狄烏斯的注意。有一天,他一進家門就像出了什麼急事似的呼喊他的妻子,連聲說:“女兒的婚事定下來了!”

女兒的婚姻大事不和母親商量就決定下來,他的妻子當然不高興:“女兒的婚姻大事怎能這樣草率!除非女婿是提比利烏斯·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

經克勞狄烏斯一解釋,妻子自然由嗔轉喜。母親心目中女兒的結婚對象,古今標準都是差不多的。羅馬發生社會革命以前的提比利烏斯,是所有母親心目中女婿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