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平民有點當家做主的意思,他們有自己的平民大會,可以選舉中意的護民官。在這個製度安排下,羅馬平民們沒有劣等階級的感覺。代表他們利益的,就是護民官。每年都要選出四名護民官,四人地位、權限不相上下。提比利烏斯斷然解除同僚的職務,不說冒天下之大不韙,至少也是沒有先例的出位行為。有些平民雖然投了讚成票,但對於代表自己利益的護民官就這樣被解除職務,總是心存芥蒂,短時間內難以消化,這些人怎麼說也不願意提比利烏斯連選連任。反提比利烏斯派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提比利烏斯爭取連選連任,目的是向自己個人集中權力,反對派就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一般來說,視野狹隘的普通人在考慮政治取向時,往往把私利私欲摻雜其中,這種社會現象不是今天才有。但羅馬是實行共和政體的國家,他們非難提比利烏斯想當獨裁者,這一招不容易捕獲民眾的心。實際上,確定要對提比利烏斯連選連任投讚成票的平民,以直接受惠於農地改革的城市無產階級為主。問題是,羅馬的選舉製度是以投票者資產的多少來確定其票數,雖然無產階級人數眾多,但票數有限。如果在羅馬召開平民大會,即使集中了全部有利因素,提比利烏斯所獲票數仍不能滿足連續當選的要求。
看到選情分析的結果不理想,提比利烏斯並沒有灰心,他的思路又轉向如何爭取有產平民的支持。他發現,有一定資產的平民就有服兵役的義務,這個義務過多就成為負擔,而且還有很多有產平民將市場擴展到海外從事經濟貿易活動,他們的利益也應該得到保護,應該在這兩方麵做些工作。
提比利烏斯提出了縮短服兵役的時間和關於司法改革的兩個法案。後一個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將目前為止陪審團成員全部由元老院議員組成,改為由元老院議員和“騎士階級”即富裕平民各占一半。他希望能借此爭取到連選連任的選票。這兩個法案迅即在平民中廣為傳播,雖然還未議決,但平民們對提比利烏斯的好感確實再度提升。這樣一來,反提比利烏斯派的危機感進一步增強。
很快就到了護民官選舉日,平民大會如期在羅馬的卡匹托爾山舉行。有選舉權的平民們很早就擠滿了會場。當提比利烏斯來到現場時,人們以狂熱的歡呼迎接他的到來。護民官連任之路似乎就在他的腳下。會場上聚集了比往年都要多的準備投讚成票的民眾,支持者眾多當然是好事,然而這次卻出現了事與願違的結果。
卡匹托爾山是羅馬城七座山丘中最高的一座,但山頂麵積比哪一座山都要狹窄。在這個狹窄的山頂上,以供奉最高神朱庇特的神廟為首,共建有大小五座神廟。平民大會的會場就設在朱庇特神廟前的廣場上,這個廣場也是卡匹托爾山最大的場所,此時已被聚集的民眾擠得水泄不通。距此處大約80米的地方,建有供奉“信義之神”斐迪斯的神廟,被危機感籠罩著的元老院會議正在這裏舉行。
有選舉權的民眾超出常規數目聚集在選舉現場,致使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選舉變得非常困難。除了支持提比利烏斯的民眾之外,反對他的民眾也聚集到了一起,更加劇了現場的混亂。這些反對提比利烏斯重新當選的民眾成群結隊地向提比利烏斯站立的神廟正麵的台階上湧來,支持提比利烏斯的民眾則試圖把他們推回原地。此時,支持提比利烏斯的元老院議員富維斯·弗拉庫斯,為了將元老院開會的情況通知給提比利烏斯而迅速趕到這裏,但由於人多擁擠不堪,他根本無法接近提比利烏斯。他隻好登上附近神廟的台階,向提比利烏斯打手勢。提比利烏斯看到後,讓群眾讓開一條道,二人才得以見麵。弗拉庫斯告訴提比利烏斯,元老院議員中的強硬派要求執政官使用武力,執政官沒有首肯,這些強硬派議員們就聲稱要把武器發給自己的侍從和奴隸,擺出一副靠自己的力量也要阻止提比利烏斯連選連任的架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