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格拉古兄弟時代(前133—前120)(9)(1 / 2)

作為軍事家,小西庇阿自然知道羅馬聯盟的分量,他在聽取了同盟各城邦的“陳情”後,明確表態反對提比利烏斯的農地改革。就在他預定在元老院發表反農地改革演說的那天早上,他被發現已經死在了自己的臥室裏。有風言風語說他是被提比利烏斯的餘黨所殺,但其身體上並無外傷,脖子上亦無勒痕。小西庇阿極其肥胖,且人已進入中老年,由此可以斷定為心髒病致死。公元前129年,第三次布匿戰爭的功臣小西庇阿去世了,享年57歲。從他表弟提比利烏斯遇害的那一年算起,已經過了4年。小西庇阿除了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之外,還具備文明開放的包容心態和良好的教養。他與希臘曆史學家波利比烏斯、羅馬劇作家泰倫提烏斯都有很深的交往,他喜歡從戰敗的希臘人和迦太基人中聘請具備豐富學識者為其所用。然而,具備一定學識的領導者,他的知識有時反而會妨礙其思想的轉變與飛躍。提比利烏斯的改革雖未廢止,但屢受挫折,這裏起作用的,恐怕不隻是富裕階層太過自私這一個原因。

提比利烏斯懷著英雄無奈的感慨英年早逝那年,弟弟蓋烏斯不在羅馬,21歲的他從軍去了西班牙。第二年回國,在哥哥遺留下來的“三人委員會”中擔任一個委員的工作。如前所述,“三人委員會”作為農地改革的執行機關,當時的狀態是每況愈下。兩兄弟的性格截然相反。哥哥比較內斂,即使在內心充滿堅強的鬥誌和火熱的激情的狀態下,表麵上仍是平靜如水。弟弟蓋烏斯則是表裏如一的性情中人。但在當時的複雜局勢下,蓋烏斯懂得應該作好充分的準備,等待時機。

其後10年蓋烏斯·格拉古重複著羅馬共和國領導人後備軍都要走的人生軌跡。在羅馬,從政者必須有軍隊工作經曆,這意味著蓋烏斯還要經曆一段軍隊的生活。公元前126年,蓋烏斯隨軍被派遣至撒丁島,當了3年的財務檢察官。這3年蓋烏斯沒有虛度光陰,他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工作,留下了一些堪稱美談的逸事。

寒冷的冬天來了,軍中冬用衣被不足,先是向中央政府申請調撥,無奈中央政府以冬季航海過於危險為由,不肯從羅馬向撒丁島運送,讓部隊自行籌措。軍團司令請來島上的財主們協助解決,但這些財主們在和司令會談時,環顧左右而言他,搪塞敷衍,問題一點兒也沒解決。前麵介紹過,隨軍財務檢察官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籌措軍隊所需的一切軍需物資,蓋烏斯作為第一責任人,隻好承擔起“搞掂”這些財主的“艱巨”任務。他是怎麼說服這些“不講政治”的財主們的,我們不得而知。不看過程隻看結果,蓋烏斯是成功了——這些不給司令官麵子的財主們,不僅痛快地解決了軍隊所需的冬裝,而且還主動送到軍營。由於蓋烏斯的出色工作,士兵們免去了挨凍之苦。

另外一件軼聞也很有意思。當時士兵們的主食小麥粉快沒有了,可撒丁島不是傳統的小麥產區,如果在當地征糧,島民們隻能把自己的口糧交出來。為解決軍糧又不至擾民,這回該從羅馬調糧了,可羅馬的糧食也沒有運到。

這可怎麼辦?軍中不可一日無糧!蓋烏斯緊急求助於北非的努米底亞國王,從努米底亞運來了大量小麥。年輕的財務檢察官再次出色地履行了職責。努米底亞國王的父親,老國王馬西尼薩與蓋烏斯的外祖父大西庇阿是當年共同與漢尼拔作戰的戰友加朋友,出於這層關係,努米底亞王國成為西庇阿家族堅定的政治“後援者”。老國王馬西尼薩指定的遺囑執行人,就是大西庇阿的養孫小西庇阿。“掌門人”和“後援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基於道義和情理、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的關係。

公元前124年,蓋烏斯·格拉古終於年滿30歲,如期當選為護民官。他不是以最高票當選,而是排在當選者的最後一位。此時蓋烏斯展示給選民的印象是,對國政改革的必要性沒有那麼強的認識,故而支持率不高。但是人們沒想到的是,蓋烏斯與他哥哥提比利烏斯一樣,並不想把護民官這一職務作為其仕途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