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財務檢察官到任後很快就展現出自己的才能,讓馬略和士兵們覺得離不開他。除了軍團的後勤事務外,蘇拉還率領騎兵到前線參戰,盡管他缺少作戰經驗,但取得了上乘的戰績,得勝回營。這期間,與朱古達結盟在會戰中大敗羅馬軍的毛裏塔尼亞國王向羅馬軍秘密發出講和的試探,也是蘇拉最先作出反應。
身為總司令的馬略並不擅長外交事務,於是就將與毛裏塔尼亞國王布克斯談判的任務全權委托給了蘇拉。由於布克斯已娶朱古達的女兒為妃,為使媾和談判不致太露痕跡,布克斯委婉地提出:“為了毛裏塔尼亞人民與羅馬人民的相互利益,請派兩名總司令信賴的人來進行商談。”
蘇拉與另一名同僚到達毛裏塔尼亞國王布克斯的營地後,向布克斯陳述講和的有利之處,但布克斯態度曖昧,導致第一回合的談判破裂。看到布克斯難以決斷,蘇拉也沒有強求。之後,朱古達和布克斯的聯軍與羅馬軍再戰,被羅馬軍打敗。於是布克斯再次提出講和,請羅馬軍再派代表,馬略答應了他的請求。
羅馬軍與朱古達的戰事處於拉鋸狀態,勝負不明,此時去敵方的營地談判,是件很危險的差事。蘇拉這回是隻身前往,見到毛裏塔尼亞國王布克斯後,蘇拉要求與布克斯單獨密談,他們二人加翻譯在密室裏會談了很久,總算有了結果。蘇拉要求布克斯誘捕朱古達,並以此作為和解的條件。第二天,布克斯派人給朱古達送去宴請的邀請,應邀前來赴宴的朱古達被當場拿下,戴著枷鎖就交給了蘇拉。
常年困擾羅馬的朱古達問題,終於獲得圓滿解決。羅馬人把功績都記在了馬略頭上,他人還在非洲,公民大會即已選舉他為下一年度即公元前104年度的執政官。此時又傳來消息,蠻族從阿爾卑斯山北邊逐漸接近。
公元前104年1月在羅馬舉行了馬略的凱旋儀式,披枷戴鎖的朱古達被殺死在羅馬廣場附近的牢獄內。努米底亞仍和從前一樣,作為承認羅馬霸權的獨立國家繼續存在。元老院選定朱古達的內弟(小舅子)擔任新的國王。事實上,羅馬從來也沒有將努米底亞變成行省的打算,朱古達強行采取錯誤的做法,結果是丟掉了自己的王位和性命。
曆史學家撒路斯提烏斯傾注熱情撰寫的《朱古達戰記》一書指出,朱古達戰爭的曆史價值,僅僅體現於催生了馬略的軍隊體製改革。隨著原迦太基領土變為羅馬的行省,努米底亞王國繼續作為羅馬的同盟國,毛裏塔尼亞王國也成為羅馬的同盟國,羅馬的霸權已經盡數覆蓋了西地中海地區。
朱古達戰爭還促使攪動羅馬曆史的另一個人物——蘇拉粉墨登場。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蘇拉出身於名門望族,但又不屬於當政的權貴階層。他和馬略,以及後來的愷撒,論出身都與掌握權力和財富的元老院階級有相當遠的距離。論家族曆史,格拉古家雖比蘇拉和愷撒家更淺一些,兩兄弟卻是出身於被稱為“平民貴族”的家門中,生長在當時的權力階層中心。而蘇拉、愷撒縱使祖上是名門望族,但他們在羅馬政界仍屬於“新手”。隨著這些“新手”的陸續登場,羅馬的“迷失”也越來越呈現出“革命的世紀”的模樣。
人類在一個地方覺得生存難以為繼的時候,總是要向他們想象中更易於生存的地方遷徙,這是古今東西不變的現象。這種民族遷徙,在古代稱之為“蠻族入侵”,在現代被稱為“難民潮”。在古代羅馬,這種民族遷徙形成了羅馬存續過程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在原生活地區生存難以為繼導致的人口遷徙,可能是和平的方式,也可能是暴力的方式。即使是和平方式的遷徙,也不可能不給遷入地現行社會秩序帶來衝擊。因此民族的遷徙或多或少也是帶有暴力色彩的。羅馬人多次麵對這個難題,又不斷采取各種措施試圖解決這個難題。關於這方麵的記載,在幾乎整個羅馬史中隨處可見。
公元前390年,凱爾特人(高盧人)曾短時間占領首都羅馬,有這樣一個痛苦經曆的羅馬人,對蠻族的入侵首先采用的辦法就是武力解決。後來隨著羅馬的富裕與強盛,羅馬人開始站在長遠的角度上更為從容地對待蠻族入侵問題,並改變了策略。他們不再被動地等待入侵之敵,而是主動殺向蠻族聚集的地區,征服他們。征服之後在當地實行“羅馬化”,即修建羅馬式的公路網,完備基礎設施,建設殖民城市,讓這些尚未開化的民族接受羅馬的文明,使之在自己的地盤上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