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路奇烏斯又提出了在意大利半島之外再建設殖民城市的法案。他選定的殖民城市建設用地,除當初蓋烏斯·格拉古選定但沒有建成的迦太基城遺址之外,又增加了北非地區。在他的方案裏,到新殖民城市定居的新移民中,排第一位的就是馬略的那些老兵們。這些退役士兵們每人可以領到100尤格(約合25公頃)土地。假如該項法案能獲得通過,馬略的那些老兵的“養老金”也得到保證了。
但是,得悉這些的元老院表明了堅決反對的態度。反對的理由是國家財源不足,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在這方麵,路奇烏斯·薩圖紐斯遠不如蓋烏斯·格拉古,他連如何確保殖民城市建設資金來源的對策都籌劃不出來。
然而,路奇烏斯自恃有馬略和支持馬略的公民做後盾,把來自元老院的抗議當成了耳旁風。不僅如此,他還把原屬馬略手下的那些退役兵召集到羅馬,在這些人占據優勢的公民大會上通過了一項與元老院對著幹的法案。這個法案規定:今後公民大會通過的法案,元老院必須全部認可,並在法案通過5天之內宣誓遵守該法律,拒絕宣誓者,視同放棄元老院議席。
元老院采取強硬態度是可以預料到的。這就形成了元老院與護民官的公然對立。羅馬共和政體的三根支柱,分別是元老院、公民大會和執政官,當護民官與元老院形成對立時,充當仲裁職能的隻有執政官。當年的執政官是馬略,而馬略對這種調解談判極不擅長。
馬略自身也是元老院議員,不等他開始仲裁,路奇烏斯在元老院議員中第一個找到他,要求他率先宣誓遵守該法律,這一招讓馬略無計可施,其他議員也極不情願地跟在馬略後麵進行宣誓。到最後拒絕宣誓的,是朱古達戰爭中曾擔任馬略上司的梅特魯斯。身為貴族的這個男人,不僅離開了元老院,還自我流放,離開了羅馬。從此以後,本來因馬略是位優秀的武將而敬重他的元老院議員們,與馬略疏遠了。
護民官路奇烏斯·薩圖紐斯沉醉於使元老院屈服於自己的勝利之中。由於已經擁有了一支數量龐大的支持者隊伍,他打算連選連任護民官。但是他遇到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路奇烏斯居然派人暗殺了這名競選者。元老院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來臨。
元老院以“對難以容忍的無政府狀態作出處置措施”為由,通過了“元老院最終勸告”,也就是宣布國家處於“緊急事態”。這項決議通過後,不惜訴諸武力也要致力於恢複秩序的執行責任,就落到政府最高首長執政官的肩上。護民官路奇烏斯認為馬略不應該執行元老院的決定,為了阻止馬略,他召集支持者們聲勢浩大地聚攏在卡匹托爾山上,這一下可把馬略逼入絕境。
“元老院最終勸告”,就是“緊急事態宣言”,假如馬略承擔起執行者的角色,就必須忠實地履行職責,但這無異於給自己挖掘了政治墳墓。這樣說是因為,“元老院最終勸告”與法律之間的矛盾,馬略自己並沒有搞明白,無法利用這之間的矛盾解決問題;而站在對立的雙方之間進行調停的政治能力,馬略也不具備。
茫然失措良久,馬略選擇了履行執政官職責,站到了鎮壓“暴徒”軍隊的前頭。鎮壓並不費事,路奇烏斯和他的同黨們投降了。馬略既沒有殺他們,也沒有把他們投入監獄,隻是把他們關在了羅馬廣場附近的一所房子內。但是憎恨路奇烏斯的那派人馬,把那所房子的屋頂砸開,向關在裏麵的人投擲石塊和瓦片,把他們活活砸死。這期間馬略也沒有采取行動阻止這起不法的殺人行為。
此次事件之後,平民們對曾視之為自己的代表並充滿信任的馬略失望了。馬略特地將自己的家搬到市中心,以方便接受人民來訪,聽取他們的意見與要求。但是來拜訪他的人銳減。回想一年前,馬略還是個人民愛戴的英雄,隻要他一走出家門,就會得到人們的歡呼與敬仰。馬略對下一年度即公元前99年的執政官選舉,也徹底絕望了。
就像要嘲笑馬略似的,元老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決議,把自我流放的梅特魯斯請回羅馬。與梅特魯斯不合的馬略,以戰勝日耳曼人之後須向眾神還願為由,離開羅馬去了希臘。誰也不相信他這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