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馬略與蘇拉時代(前120—前78)(16)(1 / 2)

“早就聽說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是個出色的演說家,果然名不虛傳,今天已經領教了。然而今天這個場合沒有聽你演講的時間,對我已經開出的條件,我隻想聽你說‘行’還是‘不行’。”

沒防備蘇拉的再次出其不意,米特拉達梯未假思索脫口而出“Yes”。蘇拉立即換了一副麵孔,伸出雙手拉住比自己小6歲的米特拉達梯,不僅和他握手,還摟著他的肩膀一同走到簽署文件的桌子前。米特拉達梯精心準備的一手“好牌”被蘇拉打飛了,關於談判的話一句都沒能說出來。雙方的談判就這樣在還沒有開始前就已經結束了。停戰文件簽署後,米特拉達梯足不點地地跑回了本都,住在小亞細亞西部羅馬行省的本都軍全部撤走,被米特拉達梯趕跑的比提尼亞、卡帕多西亞的國王,也都複歸王位。本都軍的70艘海軍戰船全部歸屬蘇拉軍,編入了盧庫魯斯指揮下的海軍。本來盧庫魯斯征集到的戰船很少,雖說自稱海軍艦隊,但其規模小得可憐,現在才真正成為整齊威武的海軍之師。這還是得益於蘇拉在與米特拉達梯交手時麵不改色地堅持自己的條件,終於取得了談判桌上的勝利。

然而,蘇拉手下的士兵們卻不情願按這個條件與米特拉達梯講和,他們的理由是,米特拉達梯在侵略以原帕加馬王國領土為中心的羅馬行省時,殺死了8萬羅馬公民及其奴隸,對這個如此殘殺自己同胞的惡魔,就這樣放過他過於寬容了。

蘇拉把士兵們集中起來對此事作出了說明。他站在全軍的角度,循著如何對己方有利的思路,耐心地對士兵們做說服解釋工作,他說:

“如果我們不能與米特拉達梯締結和約,米特拉達梯就會與芬布洛斯講和,假如他們兩軍聯手,我們很難應付,將處於危險的境地。”

士兵們聽了蘇拉的解釋後,非常信服,擁護蘇拉的做法。

成功征服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後,蘇拉的軍事力量有所增強,現在手中也有了海軍,進軍小亞細亞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率軍東渡,越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小亞細亞。本都軍撤走後,小亞細亞的政治格局急需重整,有大量工作要做。但蘇拉首先要對已經陳兵小亞細亞、且首戰戰勝本都軍、由芬布洛斯指揮的羅馬“正規軍”作出妥善處理。

秦納派遣的現由芬布洛斯指揮的羅馬軍有兩個軍團,加上騎兵,總兵力為1.5萬人,蘇拉指揮的“非正規軍”現在有3.5萬人,實力比對手更為強大。但蘇拉這個時候還不想兩支羅馬軍在境外打內戰。

蘇拉率大軍沿小亞細亞西岸南下,一直開到嚴陣以待的芬布洛斯軍駐地附近,然後開始安營紮寨。羅馬式的軍營要在周圍挖出戰壕、豎起圍欄。一般來說,在敵人眼皮底下開挖戰壕,十之八九是要開戰了。但蘇拉的士兵幹活時卻是優哉遊哉的,芬布洛斯的士兵受蘇拉士兵的情緒感染,不由得也鬆懈下來。進而他們換上便衣、不帶武器靠近正在幹活的蘇拉軍士兵,蘇拉的士兵就邀請他們過來聊天,芬布洛斯的士兵就邊聊邊幫蘇拉的士兵幹起活來。蘇拉的士兵就請他們一起吃飯,既然飯都吃了,蘇拉的士兵又邀請他們過來睡覺。

一來二去,很自然地就形成了芬布洛斯的士兵集體脫逃、加入蘇拉軍隊的現象。等芬布洛斯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已是一座空營。這時蘇拉的代表來拜會芬布洛斯,稱已經為他準備好了回羅馬的船。芬布洛斯是個性格剛烈的男人,他自知無顏麵返回羅馬,拒絕了蘇拉的“好意”,獨自走進帕加馬的宙斯神廟,自殺身亡。秦納為了遏製蘇拉而派出的羅馬“正規軍”,非但未能削弱蘇拉的勢力,反而被蘇拉的“非正規軍”悉數吸收,蘇拉的隊伍更為強大。

但蘇拉並未因此而率軍回師意大利,去推翻把自己汙為“國賊”的政府。蘇拉是個善於把握輕重緩急的政治家,他先要在被米特拉達梯侵害過的東方恢複羅馬的威嚴,把羅馬的霸權再度覆蓋至小亞細亞全部地區。由於米特拉達梯統治了5年之久,原有秩序早已蕩然無存,若要徹底恢複羅馬的霸權,就要重新構築羅馬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模式。蘇拉在以下幾個方麵重新架構了對小亞細亞的統治模式:第一,容易成為小亞細亞紛爭根源的,是卡帕多西亞、本都、比提尼亞三個王權國家,蘇拉讓他們三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並且三國各自同羅馬重新簽訂同盟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這三國中無論哪一個侵略其他國家,不僅是違反了互不侵犯條約,而且被視為與羅馬為敵。此舉的目的是在與羅馬行省相鄰的同盟國增大羅馬的威懾力,以彌補不在行省派常駐軍隊的缺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