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馬略與蘇拉時代(前120—前78)(18)(1 / 2)

持續了兩年的這場戰爭,激戰不斷。西庇阿·那西卡對蘇拉誓將複仇而自己必死感到恐懼,早早地就投降了。他統率的部隊被蘇拉的軍隊吸收。與“同盟戰爭”中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的戰爭不同,這次雙方都是羅馬公民。戰爭是個邪惡的東西,且邪惡的程度與戰爭持續時間的長短成正比。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交戰雙方士兵中本來不曾有的相互憎惡也會抬頭,以致在前線廝殺的戰士隻是被相互憎惡所驅使,連為何而戰都不清楚。內戰的最悲慘之處,就在於交戰者不知目的何在。

這場殃及意大利全境的戰爭,在公元前82年11月1日,以羅馬城下之戰為標誌,終於結束了。

諾爾巴努斯逃到了非洲,塞多留逃往西班牙,馬略的兒子戰死,正規軍的指揮員們全線崩潰。蘇拉馬上命令年輕的龐培奔赴非洲追殺諾爾巴努斯。因不知逃往西班牙的塞多留的具體去向而暫時停止了對他的追捕。但沒想到此人後來會給羅馬招來後患。

56歲的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蘇拉成了羅馬的支配者,他現在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於是他開始了橫掃政敵的戰鬥。

與馬略因個人恩怨而大開殺戒不同,蘇拉的目的則是將反對派全部在物理上消滅,但二者的結果是一樣的。

蘇拉首先把因大軍兵臨羅馬城下被迫放棄抵抗的4000名薩姆尼烏姆族士兵集中到競技場全部殺死。死者臨終發出的痛苦的慘叫,連在元老院開會的刻有蘇拉側麵像的紀念幣神廟中都能聽到。看到參加會議的元老院議員們麵色蒼白、心神不定,蘇拉冷冷地說:“這是接受正當懲罰者發出的聲音,沒有聽的必要。”蘇拉解放了1萬名具有強健體魄的奴隸,並允許他們在姓名中使用自己的家門名“科爾涅利烏斯”,這些獲得自由的奴隸被稱為“科爾涅利烏斯別動隊”,成為蘇拉清洗反對派的實際操刀者。他們掘開了馬略的墓,將遺骸扔進了台伯河,為馬略戰勝朱古達和日耳曼人而建立的勝利紀念碑也被毀壞,馬略的養孫被虐待而死。

對於與馬略和秦納有關聯的那些“平民派”人士,蘇拉做成了一部名錄,將他們登記在冊,不管這些人躲到哪裏,都很容易被抓獲。蘇拉還實行了“懸賞密告”,即秘密舉報有賞金的辦法來抓捕這些人。最厲害的一手是,如果誰殺死了這些人,可以得到被殺者的財產作為獎賞。蘇拉的“處罰者名錄”上,包括近80名元老院議員、1600名“騎士”,總人數據說高達4700人。這些人被抓後,或不經審判即被處死、財產被沒收,或留下性命、沒收財產。他們的子孫後代不得擔任羅馬的公職。沒收的財產被拿去拍賣,由於拍品眾多,拍賣價格很低,有些人就借此低價買進,發了大財,其中就有後世成為羅馬“三頭政治”之一的克拉蘇。

蘇拉對“平民派”的清洗,不僅限於羅馬的知名人士,意大利各地也多有涉及。曾參加羅馬正規軍抵抗蘇拉的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魯裏亞、南部的薩姆尼烏姆和盧卡尼亞的人們,不僅不能取得《尤裏烏斯公民權法》保證的羅馬公民權,而且其中的主導人員還被處以死刑,沒收土地。蘇拉這樣不留情地清洗是想徹底摧毀“平民派”的地盤。

蘇拉的“處罰者名錄”上還有一個年輕人的名字,那就是馬略的內侄、秦納的女婿——愷撒,蘇拉認為愷撒是應予清洗的“平民派”的一名出色的幹將。

然而蘇拉周圍的一些人一再為愷撒說情,說他父親已死,他就是尤裏烏斯一門的唯一繼承人,而且他隻有18歲,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舉動,勸蘇拉手下留情,放過愷撒。一開始蘇拉不為所動,經不住很多人屢次求情,才勉強同意,從“名冊”上把愷撒的名字去掉。蘇拉還說:

“你們懂什麼?100個馬略也不及這個年輕人!”隻有天才才能洞悉天才啊!盡管赦免了愷撒,但蘇拉提出了一個要求,讓愷撒和秦納的女兒離婚,還說這是命令。蘇拉這種命令不僅針對愷撒一人。龐培自掏腰包組建3個軍團,協助蘇拉奪回羅馬,並且追到非洲成功消滅“平民派”餘黨,可說為蘇拉立了大功,但因其嶽父屬於被殺死的“平民派”,也服從蘇拉的命令,與其妻子離了婚。離婚後,又按照蘇拉的意見,與蘇拉妻子娘家的一個女孩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