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幼年期Infantia(前100-前94年,愷撒誕生至6歲)(3)(1 / 2)

與中庭相對的一個房間,被作為外人與屋主進行商談的會客室。屋主如果是名門望族或有權勢者,在羅馬通常都會形成一種極為重要的人際關係,也就是保護者與被保護者或支持者間的關係。因此每天早上都會有被保護者或者支持者造訪,在此進行各種商談,大多數的羅馬家庭都有必要設置這樣一個空間。自玄關經過中庭到會客室這部分,可說是家中的公共區域。

對一切都持開放態度的羅馬人來說,這麼做是因為羅馬的氣候。會客室沒有門,在使用會客室時,隻在前後用簾子與外界相分隔,不使用時則將簾子拉開。因此,在踏進中庭後,視線經由會客室可直接深入到內部另一個充滿花草的中庭。自環繞於會客室上方的橫木望去,正如欣賞畫框裏的繪畫一般。

羅馬人所建屋內的私人區域與公共區域,大致上都如上述般並未完全隔開。雖然如此,其中還是有所不同。私人區域同樣是以柱間無壁、對外開放的結構為中心,四周建有回廊,後方則有房間環繞,而建有小池子的中央部分為庭院,給人一種柔和的感受。中庭四周矗立著許多圓柱,圓柱旁成為適合婦女們工作的地點。被稱為“艾色多拉”的部分,設有供奉家中保護神的祭壇,在愷撒家供奉的是代表美的女神維納斯,旁邊則供奉尤裏烏斯家族的祖先。相對於現代的歐美人,對神壇與佛壇共存於同一屋簷下司空見慣的日本人,對庭院中這樣的陳設會有比較少的不協調感。相對於中庭,私人區域中首先與外界接觸的是內庭,即使麵積再小的庭院也種有花草,庭院的角落甚至還有流水淙淙的雕刻噴泉。

和歐美人相比日本人會有更少的不協調感的另一個地方是古代羅馬住宅的內部陳設。一位歐洲研究者曾提到,如果古羅馬人看見現代歐洲人將各種家具並置於室內,一定會以為那裏是儲藏室。古羅馬人放置於室內的家具,即使在臥房也隻有床、小桌子與椅子。飯廳則是根據希臘、羅馬人橫臥而食的習慣,中央放置了床形的桌子。

隻將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放置在身邊的羅馬人轉而裝飾牆壁與地板。地板是在尺寸一定的表麵鋪滿光滑的石塊,或鋪上鮮豔的鑲嵌材料。無論是鋪上大理石或是使用鑲嵌材料,自王政時代乃至共和時代,鑲嵌的色彩也隻局限於黑白兩色。

牆壁上裝飾的繪畫,一般都是風景畫而並非人物畫。即使是畫人物,也隻是當做風景的一部分。要說這種風景畫是什麼樣的感覺,可到現代羅馬市的西班牙廣場附近找一家名叫“英國飯店”的酒店,那是一家《你前往何處》的作者顯克微支也曾住過的古老酒店。這家飯店的餐廳被命名為“浪漫庭院”,那裏並非古羅馬式的庭院,隻不過是位於地下一樓、四麵都是牆壁的角落罷了。四麵牆上是繪畫,畫中有爬滿常春藤的石牆與雕像,以及麵對山丘類似神殿的建築物。總之,在“浪漫庭院”吃飯也就仿佛置身於古羅馬庭院中用餐時那種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