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青年後期Juventus(前69-前61年,愷撒31-39歲)(4)(1 / 2)

四、名人勸說員——以對群眾深具影響力的人物為目標,設法說服他們賜予一票。

愷撒並非這些競選活動的首創者。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4年的執政官候選人西塞羅也曾采用過同樣的競選方式。

西塞羅的年齡符合規定,而且以“羅馬第一律師”而聞名,但是他並非毫無弱點。在首都揚名但出身市井的他,屬於祖先並非元老院議員的“新貴”。以血統為傲的元老院階級,或多或少會以質疑的眼光看待這類“新貴”。而他又不像同鄉的馬略那樣身為一位戰功輝煌的凱旋將軍,讓民眾瘋狂地崇拜,因此西塞羅采用這樣的競選活動是必然之舉。

愷撒出身小康,又在律師這一行受挫,就任官職後卻債台高築,並不如以律師揚名的西塞羅般擁有雇用大批助選人員的經濟能力。他的選舉經費一如往常,來自與日俱增的借貸款。

選舉當天,當穿上候選人的純白托加後,愷撒在門口對送他出門的母親奧雷利婭說:

“假如我沒有當選大祭司,就請您不用再等我回家。”愷撒並不是打算一旦落選就自殺。他大膽地與兩位重量級的人物共同角逐這個羅馬最高榮譽的職務,如果落選就無法在首都立足,勢必得遠赴國外暫避風頭,他是希望母親有這種心理準備。但幸運之神十分眷顧這位大膽的賭徒,那一夜,愷撒以大祭司的身份返家。

愷撒是怎樣做到在如此年輕時爭取到大祭司一職的?事實上,沒有人料到他會成為候選人,元老院得知這個消息後也十分震驚。大祭司雖是一個“光榮的職務”,卻無法掌握特權,年輕而充滿野心的精英分子絕不會不惜借貸以爭取此職。盡管如此,擔任大祭司仍然具有下列優點:

一、大祭司為宗教界最高領袖。二、擔任羅馬公職的人數均為複數,就算是執政官也有兩位,大祭司是極少數沒有同僚的公職。三、大祭司可兼任其他公職。

四、羅馬公職均有任期的限製,而大祭司是唯一例外的終身製。五、大祭司是唯一提供官邸的公職。其實無論做任何事,愷撒的目的都不止一個,他能夠很自然地將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合二為一,就任大祭司就是例證之一。他認為,如元老院體製般的集體領導方式並無統治國家的能力,解散元老院體製後所建立的政治新秩序必須集權力與權威於一體。如果采取集體領導方式,那麼居領導地位的諸位元老院議員,或許在穿上紅色鑲邊的白色托加後,就足以樹立權威,畢竟元老院議員共有600人。但如果居於領導地位者隻有一位……我想,毫不迷信而且較常人更具理性精神的愷撒,他認為宗教乃是統治國家的重要工具之一。

愷撒在就任大祭司的同時移居了官邸,這並非是為了遠離平民區“蘇布拉”的喧囂。官邸靠近羅馬廣場的中心,聲音的來源不同但喧囂依舊。在召開公民大會的日子,不管羅馬式的房屋在建造時如何費心地與外界隔絕,外界的聲音依然堂而皇之地穿過外牆飄進無牆的中庭。而且官邸並不十分寬敞,根本無法與帕拉蒂尼山上的豪宅相提並論,因為官邸原為王政時代國王的行宮所在地,承襲了羅馬國力不振時所建造的規模。

但不管怎麼樣,愷撒成為了大祭司,在羅馬市中心的羅馬廣場擁有了官邸。要說他完全沒有考慮到常在此聚會的羅馬市民的心理,是說不通的。此外,居住在羅馬廣場,民眾也較易與他親近,政治家的大門必須為群眾敞開。在尤裏烏斯·愷撒被暗殺前,他一直住在這個官邸中。

反元老院派的第一步

愷撒在就任大祭司那一年,再度通過好友護民官拉比埃努斯告發元老院議員拉比留斯,罪名是在37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00年),他充當了殺害當時的護民官薩圖紐斯及其派係人士的主謀,這事件已詳述於《羅馬人的故事3·勝者的迷思》中。當時的護民官薩圖紐斯強行推動激進的改革,元老院為重選護民官而發表類似緊急事態宣言的“元老院最終勸告”,他卻用實力予以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