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青年後期Juventus(前69-前61年,愷撒31-39歲)(9)(1 / 2)

小加圖的慷慨陳詞使得元老院議員心中又開始波濤洶湧。多數議員都讚賞小加圖的正義凜然。投票表決之前的最終辯論是執政官西塞羅的任務,他的辯論當中明顯可見他也有所動搖。針對愷撒搬出《森普羅尼烏斯法》,羅馬公民不可在無裁決、無控訴權之下處死的說辭,他提出連叛國賊都還要視為羅馬公民一說有待商榷,可見法律專家西塞羅也改變了初衷。可是促使西塞羅改變的不是野心而是虛榮心。相對於西庇阿、馬略、龐培全副武裝地抵禦外侮,身為上層人士一員的西塞羅,卻身著托加虛榮地想要捍衛疆土。他的冗長的最終辯論,現隻節譯最後一部分:

我犧牲個人的一切,隻因為一心想保衛疆土。就這樣的行為,我對各位隻有一個請求,也就是把今天的發言、我擔任執政官期間的作為都記在心裏。如果你們能銘記在心,在這同時,我也就如同受到銅牆鐵壁的保護一樣。我想將我的兒子托付給各位,如果你們能記起這個年輕人,他的父親曾置生死於度外救國救民,他本身的安全及前途都有了保障。

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初,各位都以認真無畏的態度陳述己見。不要忘了問題重心關乎全羅馬市民及各位妻小的人身安全,城內、家鄉、神殿,也就是所有羅馬共和國的命運。你們並不猶豫將你們的決定付諸行動,我身為執政官,有生之日都將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結果公元前63年12月5日的元老院會議,以壓倒性的票數決定將5人處以死刑。執政官西塞羅也確認了“元老院最終勸告”的實施權限。西塞羅與小加圖如得勝歸國的將軍一般,在步出會場時受到人們的歡呼。但愷撒則不然,走出會場時,被久等的人們丟擲東西和臭罵。如果不是及時趕到的友人帶他脫離險境,可能他早被圍毆至死。13年後愷撒越過盧比孔河時,元老院悔恨不已,當初如果置他於死地,就無現在的禍害。

西塞羅當天晚上站在牢內5名罪犯麵前,將喀提林同黨雷托魯斯一行人,在沒有審判,也沒有控訴權之下處死。

西塞羅在執政官任上的最後幾天,也就是12月底,被授予“國父”的榮譽。另一方麵,愷撒為了避免再被人群擲東西,一直躲在官邸足不出戶。

喀提林獲知同黨被處死卻未有進一步行動,西塞羅於是動用了“元老院最終勸告”,將他定為叛國暴徒,由西塞羅的同僚安東尼率領2個軍團自南北上,北邊由梅特魯斯率領3個軍團南下,合計3萬人馬鎮壓。而喀提林僅有1.2萬名殘兵對抗,並且大多是奴隸、貧民,沒有武器。喀提林讓他們回鄉,最後與喀提林共生死的人不過3000名而已。

沒有人知道喀提林率領這3000名部下有何打算,將往何處,因為最後他們都同歸於盡,無人可證實。可能是從佛羅倫薩附近沿著亞諾河到皮斯托亞,想越過阿爾卑斯山逃到高盧。不管怎樣,在前往皮斯托亞的時候,被羅馬正規軍團團圍住。

兩軍交鋒並展開一場激戰,但就時間而言,很快就結束了。喀提林在敵陣中壯烈犧牲,其他3000名士兵也全軍覆沒,無一人被生擒,也沒有人背部中刀,全部都是胸部、頭部被刺身亡。這是公元前62年1月底的事情,也是“喀提林陰謀”落幕之時。

西塞羅四次彈劾喀提林的言論,由親友阿提庫斯所開的出版社出版刊行。對他而言,也許是當做文官勝武官的一個紀念品,可是西塞羅深知把言論留下來當做記錄的必要性,當初熟諳此道的人不多,除了他還有另外一位。

“偉大的龐培”

公元前62年,對羅馬人而言,應該是苦難結束後和平快樂的一年。事實上,首都羅馬和意大利全境的人在表麵上也都一如往昔地安居樂業著,可實際上平靜的表麵下卻波濤洶湧。元老院派防患於未然瓦解了“喀提林陰謀”而正沉浸在勝利的歡歌中,現在擔心的是已平定東方而即將歸國的龐培的動向。此外,當初對以西塞羅為首的元老院派強行鎮壓政策拍手叫好的公民,在看到5人被處死、3000名士兵也無一幸存的慘劇後,也開始後悔是否真有必要置人於死地。這時年僅24歲的塞勒斯特在兩年後所著的曆史傑作《喀提林陰謀》一書中也有類似的反省。時年38歲就任法務官的愷撒,就充分利用了人心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