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壯年前期Virilitas(前60-前49年1月,愷撒40-50歲)(3)(1 / 2)

在兩者的聯合關係中,龐培和愷撒的勢力並不均衡,龐培比愷撒的實力要強出許多。因此,愷撒提出了加入克拉蘇的三者聯合構想。研究學者大多認為邀請克拉蘇加入,是因為愷撒無法無視他是自己最大的債權人。我個人認為,身為最大債權人的克拉蘇既然無法拋棄愷撒這位不良債務人,就隻好選擇繼續幫助愷撒了。而愷撒想借著克拉蘇的加入來平衡自己與龐培之間的不平等關係。邀請克拉蘇加入也許是件極為容易的事吧。克拉蘇對龐培有敵對的意識,就像如果知道龐培多吃了口羹,他也非得多吃一口否則就會睡不著一樣。或許讓龐培答應克拉蘇的參加是有點困難,因為龐培常常看不起克拉蘇,兩人間的交惡也是眾所周知的。但克拉蘇是羅馬具有經濟實力者的龍頭。龐培也知道自己能否稱霸東方與統治東方和克拉蘇這類人的援助有相當的關係。而克拉蘇也很清楚,在此處助上一臂之力,就能擴大自己所代表的“騎士階級”的市場。

於是就這樣,公元前60年的春天到夏天這段時期,曆史上有名的“三頭政治”成立了。年方40的愷撒以壓倒性的多票數當選為執政官。元老院派所推派的兩位人選中,隻有比布魯斯好不容易擠進第二位。但是,愷撒當選後,元老院派有將近半年的時間還不知道“三頭政治”的存在。保守“三頭”這個秘密,是因為這和羅馬人所熟悉的政體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體製。

提起愷撒的創舉,古今的史學家無不一致公認“三頭政治”是他的傑作,但是提起對此舉的評價就眾口不一了。從古至今,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三個實力者利益相交的同盟關係。就龐培與克拉蘇兩人的關係而言,我個人讚成這樣的看法;而對於愷撒而言,這樣的同盟關係很符合他的利益,因此一半是以眼前利益為主,這點我持讚成意見。

但是正如同前文所提到的,愷撒這個男人,做一件事不會隻有一個目的。也就是說,愷撒的特點是將私利與他利甚至公利密切結合在一起。因為他認為私利的追求與實現,要借他利乃至公利的運用才有可能完全實現。其實並非天才的愷撒才想得出來此種觀點,我們大多數的人,也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每日這麼做著。全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遵照滿足私利、進而滿足他利和公利的行事模式,是相當符合人類本性的。文藝複興時代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弗利也是一位強烈讚同此種觀點的人。也就是說,即使身為公仆也應該肯定他追求私利。因為唯有大家共同認可私利的追求,才能為公利的實現提供更健全、更久遠的基礎。

樹立“三頭政治”這個新係統,愷撒得以順利當選執政官。因而麵對元老院派的反對勢力時,仍能確保他任期內的強勢執政這個私利;而就他利方麵而言,他也滿足了龐培及克拉蘇的利益。那麼,愷撒所認為的公利是什麼呢?

愷撒從以前到現在的各種言行就已經顯示他屬於反元老院派。他明顯地有打倒元老院派所堅持的由元老院主導共和政體的意圖。但是,如果認為愷撒是單純地反體製那可就錯了。因為自格拉古兄弟以來,“反體製”的主力都是護民官。

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尤裏烏斯·愷撒並沒有當護民官的資格。護民官這個職位設立於公元前494年,最初是以為保護平民權利為目的而設置,因此貴族無權擔任。而如果屬於平民出身,但祖先曾擔任過執政官的這類平民貴族,他的護民官資格也是受到認可的。格拉古兄弟、塞多留、龐培以及克拉蘇,都是屬於有資格的平民貴族。

然而,即使有資格擔任護民官,愷撒能夠以護民官的身份推行“反體製”的運動嗎?我想是沒辦法的。因為愷撒注意到“反體製”是在強勢體製下才能成立的。在格拉古兄弟時代,羅馬與迦太基間三次戰爭所取得的功績仍然在發揮作用,元老院體製依然穩如泰山。當護民官對抗僵硬堅固的體製時相當具有震撼作用。但在那之後的70年,體製已漸漸呈現弱勢。一旦出現問題就得靠馬略、蘇拉以及龐培這些個人力量的支持,這成了元老院體製解決問題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