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愷撒的演說立刻在宿營地四處傳播,將士們都士氣振作起來。第十軍團的士兵向愷撒宣誓了自己的忠誠與義務,並且宣告已經完成了出征的準備。其他的軍團派出指揮官向愷撒道歉,保證以後再也不批判總司令官的戰略。愷撒接受了他們的致歉,承認他們仍為原來的部下。
士氣高漲時就得好好利用,經與埃杜伊人首領迪比奇阿庫斯商量,愷撒決定選擇較為平坦的一條行軍路線,相比險峻之路須繞道75公裏左右。於是羅馬軍依照作戰會議中宣布的日期與時刻出發,經過7天的強行軍後,得到偵察兵帶回來的情報,阿利歐維斯圖斯就在前方距離36公裏之處。知道愷撒正逐漸接近的日耳曼首領,派使節告訴愷撒可到自己的領地舉行會談,愷撒答應了這個要求。於是會談地點定在兩軍之間的寬廣高地上,日期定在五天後。阿利歐維斯圖斯提出兩位首領都不帶步兵而隻帶騎兵的要求,愷撒也答應了。因為日耳曼人的軍隊主力不是步兵而是騎兵,因而對有名的羅馬重裝步兵深懷恐懼。但是,愷撒軍的騎兵團是由以埃杜伊人為首的高盧騎兵組成的。在高盧人的保護下與敵方將領會談,令愷撒感到不安。於是他換下高盧騎兵,而指派第十軍團的重裝步兵成為追隨自己參加會談的騎兵隊。第十軍團的士兵笑著說:“愷撒雖然約好要將我們升格為近衛隊,但是現在就將我們升格為了騎兵隊,這是更好的待遇啊!”羅馬人其實還是很喜歡開玩笑的。
會談當日,在登上高地的300米前,愷撒命令騎兵團等待,阿利歐維斯圖斯也同樣這麼做。按照日耳曼方麵的要求,之後愷撒隻率領10名騎兵前進。這其實又是接受阿利歐維斯圖斯的要求,以騎在馬上的姿態展開會談。所使用的語言應該是高盧語吧。阿利歐維斯圖斯在高盧生活了14年,已經通曉高盧語了,愷撒這邊則由與愷撒有私人情誼的高盧人擔任整個秘書工作。
會談首先由愷撒發言,發言的要旨和已經交換的書簡裏的內容大致相同。發言快完時愷撒這樣總結道:
羅馬的傳統就是不會看著與自己有著友好同盟關係的民族衰敗而不管,羅馬期望他們能夠走上更繁榮和光明的道路。因此任何一位羅馬人,都無法對有同盟關係的埃杜伊人被奪走之物熟視無睹。我再重複一次,曾托付你的使節所帶回去的要求,請勿再對我的同盟部族埃杜伊人發起挑釁,請將他們的人質和俘虜送還。我不要求將已經遷居至高盧的日耳曼人遣返,但是,你們需要發誓不再渡過萊茵河。
阿利歐維斯圖斯也重複了在書簡中所提及的立場並對愷撒的意見提出反對。不過他認為日耳曼人並非擅自越過萊茵河,而是被高盧人邀請才渡河而來的。他甚至要愷撒別出手管羅馬南部行省以外的高盧,如果多管閑事就會引來戰爭。他自己並不認同愷撒所說的發生戰爭就會破壞了他與羅馬的友好關係。因為假使愷撒戰死,羅馬的許多貴族反倒會感到高興。如此一來要得到他們的好感就更容易了。這是日耳曼人的說辭,甚至連元老院派與愷撒勢不兩立之事也在他們的掌握中,真是消息靈通。
在愷撒開始繼續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跟隨阿利歐維斯圖斯前來的日耳曼騎兵開始接近愷撒帶來的騎兵並投擲石塊,形勢一下子變得十分危險。愷撒中止了發言,返回到自己的騎兵處,命令他們立刻離開。雖說第十軍團的步兵可謂所向無敵,但敵方可是純粹的騎兵。將培養出來的士兵作無謂的犧牲,這種事隻有重視麵子的指揮官才做得出來。
恐怕在舉行會談之前,愷撒就已經料想到這個結果了。他是要借這個會談,讓將士以及在遠方的羅馬接納這場雖全力避免但依然發生的戰鬥吧。不久,如同他所預測的,兩軍互相逼近,進入戰爭狀態。
其實阿利歐維斯圖斯並不急著在自己的領地內開戰。他先派出占優勢的騎兵去切斷愷撒軍的軍糧補給路線。愷撒並未上當,他在敵陣附近築起營地,準備挑起會戰。雖已迫近敵陣,但是敵方並未出營。愷撒再築第二個營地,繼續加以挑釁。敵方雖然派出少許兵力,並且可見出營應戰的樣子,但是還沒有到全軍出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