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壯年前期Virilitas(前60-前49年1月,愷撒40-50歲)(20)(1 / 2)

但是“三頭”在“盧卡會談”中作出了自己的決議。將在公元前54年成為前執政官的龐培,他所赴任的行省是“遠西班牙”與“近西班牙”兩行省,也就是現在的西班牙全境。克拉蘇所擔任的行省是敘利亞,也就是現在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此外,兩人的任期也沒有依照慣例,一開始就定了5年的時間。當然,愷撒的高盧行省總督任期也順理成章地延長了4年直到兩人任期結束的公元前50年底。

會談還決定了“三頭”可使用的兵力各為10個軍團。愷撒當初分配到的是4個軍團,加上他自費負擔的4個軍團共編成了8個軍團。如果能得到元老院許可,4個自費軍團就能如正規的軍團一樣得到國家經費的支持。這才是愷撒的用意,同時他還多爭取了2個軍團的編製。

於是三人都在公元前50年底任期結束前,擁有了10個軍團的強大軍力。比起公元前60年當時的“三頭政治”中,龐培的兵力、克拉蘇的經濟實力和愷撒的民眾支持這樣的組合,公元前56年的組合中,三人皆擁有兵力,呈現出濃厚的軍事同盟色彩。愷撒其實是有他的理由的:

首先,在北的愷撒、在西的龐培和在東的克拉蘇,各自統領10個軍團,這對首都羅馬是無形的壓力。元老院派對此也無法掉以輕心。

其次,龐培掌管著兩西班牙,這不僅意味著這個地區被和平地掌控於羅馬之下,還意味著羅馬通過控製伊比利亞半島從而控製了北非。而克拉蘇負責的敘利亞行省,則壓製鄰近大國帕提亞,確立了幼發拉底河為防衛線。而愷撒親自負責的則是萊茵河以北的防衛線。

“盧卡會談”進一步強化了的“三頭政治”。見解膚淺的人可能隻認為那是三強為實現私人利益所組成的同盟。當然三個人在實力上各有超越元老院體製的實力並有強化個人利益的企圖。但是,三人的作為也同時與確立羅馬國防衛線的公共利益相關。5年的任期和10個軍團的強大戰鬥力是實施此事的必要保證。正因為是三強共同確保防衛線,所以必須平等分權。

第三件在“盧卡會談”中決定的事項為“媒體對策”。龐培答應要對西塞羅進行遊說,但是愷撒認為這樣還不夠。

被驅逐後歸來的西塞羅,常常拜托愷撒讓他的友人在高盧任職。出身於地方卻揚名於首都的西塞羅那裏常有一些有野心的年輕人前來投奔,因此他便將這些有為的年輕人托付給愷撒。在前線的愷撒曾給他寄來開玩笑的信件:

隻要是您培養的人送誰來都行。如果他們希望的話,甚至可以當高盧的王,再送上雷普塔耶(此為何意並不清楚。——作者注)也行。如果你認為他們在我身邊能夠得到好運的話,就別客氣地送過來吧!

一方麵從事戰爭,一方麵必須負責行省統治工作的愷撒,非常需要事務官僚的協助,同時西塞羅能夠利用這樣的關係,對這位來自地方的佼佼者而言,也是頗有臉麵之事。

而且,愷撒對付西塞羅采用的最極端的對策,那就是任用西塞羅的弟弟昆圖斯為幕僚之一,並且讓他擔任軍團長的大任。這個弟弟與好友阿提庫斯的妹妹結婚,但夫妻關係並不好,在政界和律師界也毫不出眾,和西塞羅堪比愚弟賢兄。盡管如此,重手足之情的西塞羅還是想替弟弟做些事情。於是,這位四十好幾而且健康狀況不佳的昆圖斯·西塞羅,就成了愷撒所任命的最前線指揮官之一。

即使是強烈反愷撒的元老院麵對高盧戰役的勝利,也決定舉行史無前例的15天謝神祭。羅馬青年的心中燃燒著勝利的消息,許多上流社會的子弟更是渴望在愷撒手下參戰。參加高盧戰役幾乎成了一種流行現象。

而愷撒從這個時期開始,就承擔著把以前情人們的孩子培養成為武將的任務。愷撒屬下擔任軍團長或大隊長等將官職位的年輕人,他們的母親多半是在愷撒的情人名冊上。在寫給元老院的報告書以及在《高盧戰記》中,愷撒都清楚地記載部下的功績。從前的情人將兒子托付給自己,而自己也讓他們有所成就,愷撒會因此而感到愉悅。也許正因為愷撒沒有親生的兒子,才能讓他像父親一樣照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