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壯年前期Virilitas(前60-前49年1月,愷撒40-50歲)(25)(1 / 2)

在此港口等到順風後,愷撒在半夜命令軍團出港,同時命令運輸騎兵團的船隊隨後過來。第二天上午10點,最初的羅馬船隊便抵達了不列顛的海岸。丘吉爾認為大英帝國的曆史就是從此時,也就是公元前55年8月26日開始的。不過以此為大英帝國曆史的開始似乎有失尊嚴。在向北航行了相當一段時間後,愷撒的船隊抵達了類似預定靠岸地點的海岸。極窄海岸邊聳立著筆直的山崖,而上邊全副武裝的不列顛人正等待著他們。他們從山崖上用投槍和箭射向站在岸邊的人。由於愷撒並未提及是在何處靠岸,我隻能推測他們曾抵達了有名的多佛白色山崖下吧。發覺此地並不適宜作為登陸地點後,愷撒放棄登陸,一直到下午3點都在海上等待後續船隊的到達。等待的時候,他召集軍團長及大隊長和有調查經驗的波爾歇努斯參加作戰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如何應對比預料中更洶湧和易變的潮流。而總司令官愷撒所擔心的是,一旦陸地或海上有狀況,他所發布的所有命令如何能被正確和迅速地實行。

下午接近3點的時候,潮流變得適於航行。羅馬軍團包括後續船隊一起再次出發。航行了約11公裏後發現有連接平原的海岸,於是決定就在平原前方的海岸拋錨。而這裏卻有另一種不同於山崖海岸的考驗等待著他們。

愷撒這樣記載,蠻族,也是丘吉爾祖先的不列顛人,一定從陸上追蹤著羅馬軍的行蹤,因此當羅馬軍正要登陸時,從平原處有騎兵與雙駕戰車迎來。羅馬軍麵臨以下考驗:

一、吃水很深的運輸船隻能在距海岸相當遠的海上停泊。二、在指揮官和士兵都不了解地形的陸地上作戰會很不利。三、士兵在搬運沉重武器、雙手無法靈活使用的情況下,還得跳入海中遊向岸邊。

四、見到這個情況的不列顛士兵,則采取了海陸並用的積極戰法來妨礙羅馬軍登陸。

在這個完全不同的戰場,曾在陸地上所向披靡的愷撒軍團兵,根本無法發揮往常的勇猛敏銳,隻是驚恐萬分無法動彈。而此時把這一切看在眼裏的愷撒計上心來。

辦法就是將拋錨的軍船也投入戰鬥。軍船不同於帆船與運輸船,能靠槳活動,比較靈活。此外,其船底淺可以接近岸邊。愷撒命令在這些單甲板平底船上,裝載投石器和石弓器,並讓船和海岸線保持平行,然後士兵們便從船上攻擊敵人。這個辦法果然產生了相當好的效果,不列顛人第一次見到單甲板平底船以及所裝載的兵器,驚慌不已地向後撤退。而羅馬士兵即使這樣依然猶豫不決地沒有跳海前進。見此狀況的第十軍團旗手便站在船頭,舉起雙手向神祈求護佑軍團後,對士兵們大聲喊道:“如果不願將這麵銀鷲旗交給敵人,戰友們,就跳下去吧!至少我們要對國家與總司令官盡責。”說完後旗手便立刻跳入海中,舉著軍團旗遊了起來。於是同船的士兵也立即跳下船,見此情況的他船士兵也紛紛跳入海中向海岸前進。於是沿著海岸線的激戰開始了。羅馬士兵在無法組隊、無法在自己旗幟下戰鬥,甚至無法確保立足之地的狀態下,英勇應戰。他們往距離自己最近的隊旗集中,以距離自己最近的船為盾進行戰鬥。但由於不列顛人熟知地形,他們總能精確地追逐和攻擊對地形全然不知的羅馬兵。見到士兵們陷入困境,愷撒又心生一計。原來裝載兵器的單甲板平底船,全部改乘士兵。於是,用這種可以劃到淺灘的船將士兵送至海岸後,士兵才跳下來,這當然也就是現代的登陸作戰方式。隻要腳能著陸,戰鬥就是羅馬士兵的看家本領了。他們立刻組隊,指揮明確地展開戰鬥,不列顛人隻好逃跑了。但這個好機會無法被利用,因為負責追擊任務的騎兵團所搭乘的船隊還沒有到達。

而暫時逃走的不列顛人卻派出使者來向愷撒講和,表示願意交出人質和服從命令。與使者同行的,還有愷撒之前派去做事前準備工作的高盧族長寇米烏斯,他在不列顛還沒進行交涉就被抓起來了。

如此簡單就得到不列顛人的臣服,愷撒也就輕易地接受了講和的要求,並未考慮到有慎重處置的必要。而他接受講和的理由是:眼看就要抵達不列顛的海岸了,搭載騎兵的16艘船隻卻遭到暴風雨,並且順流被衝到西南邊,最後又回到了大陸。愷撒隻得帶領無騎兵的2個軍團1萬人留在不列顛。而這是發生在登陸後第四天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