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壯年前期Virilitas(前60-前49年1月,愷撒40-50歲)(26)(1 / 2)

根據記載,愷撒是在風向與潮流都適宜的半夜出航,我想這是基於此時不會受到不列顛人幹擾所選定的時間吧。總之,回程一路順利,除了兩艘船稍微偏南進入了別的港口以外,全部船隻都完好無損地返回了伊提烏斯港。

此時的高盧在軍團長們的充分鎮守下,各部族維持著穩定的狀態。愷撒選擇了返回到比利時人居住的地方,即塞納河以北的亞眠地區,並把這裏作為公元前55年到前54年的冬季營地。在這裏,一方麵可監視冬天的高盧全境,另一方麵則可準備來年和不列顛的交鋒。因此在越過阿爾卑斯山向行省出發之前,他還不忘叮嚀鎮守冬營地的各軍團團長盡量建造新船和修複在不列顛遠征時破損的船隻。

其實第一次的不列顛遠征,雖然征服不列顛失敗了,但實地調查的目的達到了。愷撒自己也誠實地寫道:“遵守約定送人質到高盧來的結果隻有兩個部族。”但是,越過萊茵河進攻日耳曼人領地——遠征羅馬人連聽都沒聽說過的不列顛,愷撒那年所取得的功績,對遠在羅馬的人而言,是既詫異又興奮。為了表達民眾的欣喜,元老院決定舉行史無前例的20天謝神祭。

但在公元前55年的戰季結束時,愷撒也不得不放手讓一位有能力的武將離開,他就是愷撒所垂青的青年克拉蘇。因為是富家子弟當上愷撒的幕僚,他的能力往往容易被人們忘記。而這位青年克拉蘇就要跟隨就任敘利亞行省總督的父親前往東方去了。克拉蘇為了準備與大國帕提亞的戰爭前往東方,作為克拉蘇長子的他也必須從軍。對年屆60歲才首次迎接正式遠征的克拉蘇而言,在高盧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兒子,是無人可取代的堅強後盾。

愷撒從自己的騎兵中分出了1000名贈與這位已步入35歲的年輕武將。愷撒其實經常麵臨騎兵兵力的不足,因而一直在大力培養高盧騎兵。他所擁有的騎兵數總計5000人左右,卻將其中的1000名騎兵分給了這位武將,這份厚禮真是意義非凡。讓這1000名騎兵隨青年克拉蘇到遠東,不僅表現了愷撒以此為贈禮之意,同時也是對“三頭政治”之一的克拉蘇的一項回禮,因為沒有任何法律或者規定要他提供1000名騎兵。從此之後,愷撒與和他一起越過阿爾卑斯山的青年克拉蘇,再也沒有見過麵。

當然愷撒再也沒見麵的人還有母親奧雷利婭。大概是在從不列顛歸來時,愷撒收到了母親的死訊。盡管是獨子,但在接到通知時愷撒身為行省總督,是無法越過盧比孔河而回到羅馬的。沒再婚專心養育兒子的奧雷利婭,將兒子的事情看得比什麼都重。母親讓他無後顧之憂地成長,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同時她還經常為從政時的愷撒出謀劃策。比起羅馬的許多母子,愷撒與他母親可說是非常親密。

愷撒40歲赴任南西班牙行省總督時,某一天夜晚曾夢見與母親交媾。這對持理性主義觀點的愷撒來說是相當令人驚訝之事,於是他便請占卜師解夢。而依占卜師所言,這是愷撒征服世界之意,他聽後才放下了心。在愷撒的《高盧戰記》中沒有提及母親的死,但這正顯示了愷撒與喜怒哀樂溢於言表的西塞羅個性不同,他並不太輕易流露私人情感。

改造首都的第一步

身兼南法、北意、伊利裏亞(現在的斯洛伐克與克羅地亞一帶)三行省總督的愷撒,在秋末至春初的冬營期,自然不可能常待在一個地方。其實他即使一年內有多數時間不在,行省統治依然如故,這得歸功於愷撒的組織能力。愷撒在行省積極任用當地人,並對還未成為行省的中高盧、北高盧中已經與他締結同盟協約、表達恭順誓約的部族內政,也一概不幹涉。同樣在首都羅馬,當選擇替代自己的人時,愷撒也毫不猶豫地錄用行省出身的人才。采用行省出身者擔任首都代理人的理由是,這些人雖擁有羅馬公民權但因為是行省出身,進出政界會受到限製,因此可以將他們視為私人秘書使用。這種私人秘書團的代表是巴爾布斯與奧庇斯兩人。公元前54年,愷撒能在拉文納的冬營地安頓下來,也是得力於與這兩人的頻繁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