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了25天之後,適宜出航的西南風刮了起來,愷撒下令全軍上船出航。但杜姆諾利庫斯趁著登船時的匆忙騷動,帶著自己部族的騎兵逃脫了。愷撒接到消息之後立刻下令中止上船並追捕逃脫者。他告訴前往追捕的羅馬騎兵,如果對方拒絕回來,隻需殺死杜姆諾利庫斯就好。而這位埃杜伊人的騎兵隊隊長在臨死之時,還呼喊著自己是自由的人類。其他的高盧騎兵則全體返回營地。愷撒見問題已經解決,便讓士兵再度登船。
愷撒將3個軍團與2000名騎兵交由副將拉比埃努斯指揮,並交代他完成下列的任務:
一、守護出航地周圍地區的安全。二、監視高盧全境。如果有事情發生,他有權采取相應的行動。三、確保向不列顛征戰軍團提供補給。愷撒自己則率領了包括前次遠征的第七、第十軍團等5個軍團,以及2000名騎兵,於傍晚時出航。此時風向是穩定的西南風。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的騎兵和步兵並沒有分開而是混合搭乘在同一條船上。士兵搭乘的船隻有578艘,後麵還有200艘以上的私人船隻尾隨出港,坐在這些私人船隻上的都是商人。這次遠征,不僅製造了為方便登陸作戰以及易於拉上海灘的很低的運輸船。
這些船隻不僅能用帆行進,還可使用槳來使船前進,也就像是地中海型帆船的改良型。
傍晚時出港的遠征軍順利地航行了一段時間。但是到了半夜風卻停了。愷撒的軍團因此無法駛上預定的航線,所有的船隻都隨潮流而行進著。在黎明時分,他們所抵達的海域可以由左舷望見不列顛的土地。仔細觀察之後,發現那正好是前一年夏天所認為的適宜登陸的地點,於是槳便在這裏派上了用場。士兵們拚命地劃著槳,笨重的運輸船隻得以與輕巧的單甲板平底船相同的速度靠岸。接近正午時,所有的船隻都已靠岸。這次的登陸地點大約是在第一次登陸地點的南邊。
登陸之後完全不見敵人蹤影。後來愷撒從抓到的俘虜口中才得知,不列顛人看到與前一年完全不同且數量眾多的船隻,全都躲藏到內陸去了。
第二次遠征不列顛
愷撒剛登上不列顛的陸地時,製定的戰略本是深入內陸,在那裏建造正式的陣營作為據點來攻擊不列顛人,但這個戰略馬上就被迫改變了。遠征不列顛的真正敵人與其說是不列顛人,不如說是與地中海大為不同的北方海洋及氣候。
毫無受阻地登陸之後,愷撒下令將船以繩索固定在稍有斜度的海灘上,並安排10個大隊6000名步兵加上300名騎兵來守衛。之後,他便率領其餘的將士分別進入內陸。
愷撒大軍前進了約18公裏後,在後麵有森林的河邊遇到了嚴陣以待的敵方大軍。愷撒的士兵勇敢地迎戰前來攻擊的敵軍。愷撒采取了以經驗豐富的第七軍團為前鋒的積極戰術來與不列顛人戰鬥,結果成功擊退了敵人。沒有士兵陣亡,負傷者也很少,但愷撒不讓士兵追擊下去。在情況不明的敵方土地上,乘勢深入追擊是很危險的。
第二天一早愷撒軍發動了進攻。但就在見到敵軍行蹤時,負責守衛船隻的阿托利烏斯所派遣的急使追上了愷撒軍,他帶來了如下消息:前一夜受到猛烈暴風雨的襲擊,船隻受損嚴重。愷撒立即下令撤兵。而回到海邊的愷撒見到的慘狀超乎想象,想必他也被驚呆了。
地中海夏天暴風雨如此頻繁地襲擊是極為罕見的現象。其降雨極其猛烈,雨量非常之大,加上北海波濤洶湧,潮流湍急。這些都是地中海無可比擬的。
負責船隻安全的阿托利烏斯認為,拉上岸邊而停在沙灘上的船隻,不需要以粗大的木樁來支撐,隻要下錨固定住就可以了。在氣候穩定的地中海,也許這麼做就已經很安全,但這係船方式無法抵擋北海猛烈的風雨。更糟糕的是,經過暴風雨之後,船隻停泊的斜坡都消失無蹤了。
愷撒查看後判斷有40艘船完全無法使用,其餘的船雖然受損嚴重,但是隻要經過充分地修理應該可以起航。而我看來,在一個冬天裏就能建造好600艘船,可見這些船不一定能達到足以應對北海惡劣環境的堅固程度。即使沒有偷工減料,也一定是以航行地中海船隻的標準來建造的。在北海建造船隻的首要條件,不是速度也非操縱的靈活性,而是堅固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