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13)(1 / 2)

第九軍團,是高盧戰役第一年開始就跟隨愷撒戰鬥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這四大軍團中的一個。與第十軍團一樣,他們是愷撒像培養孩子一樣親手培養出來的,是他最值得信任的軍團。所以我才想,他如果知道了這一情況,心裏是不是能夠接受?值得一提的是,亞曆山大大帝也好,唯一一次決定性地擊敗漢尼拔的大西庇阿也好,他們手中拒絕從軍的也都是最深得他們信賴的部下。

回到愷撒這邊,這次事件發生兩年之後,再一次發生了罷戰事件,那時參加罷戰的是比其他任何一個軍團都更得到愷撒的信任的第十軍團。陣前指揮的司令和他麾下與之並肩戰鬥的精銳之間的關係,是在一起挨的苦日子越多,信賴度和親密度就越高的。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什麼都是有界限的。親密的界限一旦突破,“恃寵”者的態度也就變了。“恃寵而驕”如果再往前推進一點點的話,就會變成人們所說的“得意忘形”。正因此,司令官對罷戰事件的處理,正是隱含著從單純的罷戰變成叛亂的危險。

突入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亞琴察城的第九軍團士兵們要求即時退役。當然,他們也知道愷撒控製了西方之後正要麵對龐培,他這個時候是不會讓一個士兵退役的。所以雖說是提出即時退役,但實際上本意是想增加軍餉。

愷撒到達皮亞琴察之後出現在他們的麵前。他和之前一樣單刀直入地對他們說:

諸位戰友:

我想成為得到諸君愛戴的司令。像我這樣為著諸君的安全著想、不忘讓你們得到豐厚的經濟收益、不忘提高諸位作為戰士的名譽的人,再也沒有了。但是,或者說正因為如此,我不能允許諸君如此為所欲為。

這世上有兩種人:指揮者和被指揮者。指揮者對被指揮者有責任,被指揮者對指揮者也有義務。就像老師和學生、醫生和病人、船長和船員一樣。不論如何,我們隻有各自完成好各自的任務,才能期待得到好的結果。

和龐培之間的抗爭,你們要相信,公正是在我們這一方的。正因如此,諸位才會跟隨我。然而雖則占據了公正的立場,如果卻在實施階段忘記了公正的話,又將何去何從呢?難道不是會令我們失去指責龐培方不公正的資格嗎?諸位都是羅馬市民。而正因為你們是羅馬市民,我才不允許你們忘記自己所持的公正。

接下來,愷撒像投石擊水一般麵對著沉默以對的士兵們,斬釘截鐵地說:“我拒絕接受你們的要求。”愷撒不僅拒絕了他們的要求,甚至還說要將他們處以“什一殺”——這一羅馬軍中最嚴重的懲罰。

所謂“什一殺”,就是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出十分之一的人,而剩下的十分之九的人,則用棒子將那十分之一的人毆打致死。即便是在軍規森嚴的羅馬軍中,也是僅有極重的罪過才會處以這種刑罰。沉重不堪的沉默籠罩著全軍。愷撒對這樣的氣氛好像視而不見。他命人拿出士兵們的名單,準備抽簽決定被施以死刑的人。事情至此,與“劇本”中預先設置的完全一樣,幕僚們出場了。幕僚們勸說愷撒道,這些都是長年跟隨他身邊出生入死的人,還希望他能原諒他們一時犯渾雲雲。但是愷撒絲毫不為所動,幕僚們唯有歎氣而返。軍團長、大隊長們也開始再三向繃著一張臉的愷撒求情。第九軍團的士兵們頓時失去了之前的氣勢,麵色凝重地看著愷撒。剛剛三十而立的他們和已進入50歲的愷撒之間,畢竟有著15甚至20歲的差距。最後,總司令終於開口了。但是他並沒有說取消施行“什一殺”,而隻是說:“刑罰延期執行,在下一個集結地布林迪西能不能再看到諸君,就要看諸君的表現了。”

言畢,他就向首都進發了。所有在北意大利行省休息的愷撒軍官兵,向著南意大利的港口布林迪西進發了。到達布林迪西時,第九軍團的士兵們一個也沒有少。說也不用說,“什一殺”就這樣中止了。

以最少的犧牲就掌握了羅馬世界西半部分的愷撒,這個時候第一次蒙受了真正的巨大損失。這場大損失發端於南方,即北非的行省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