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16)(1 / 2)

不過即便如此,僅在法律上加以詮釋還是不夠的,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贏得民心。由於愷撒實施了以上利民政策,普通市民們確實都傾向於支持愷撒派。對這些人來說,內戰不過是龐培和愷撒之間的權力鬥爭。雖說事實確實如此,但是也還是要將法律上的勝利和實際上的勝利一起展示給他們看,才能成其為明確無疑的“勝利”。用武力說話的時代還沒有結束。在愷撒的命令下,12個軍團的重裝步兵和1400名騎兵在布林迪西集結。

如果以賽馬為喻的話,龐培從比賽開始一直都處於領先地位。而愷撒則在最初僅與其他的馬匹並駕齊驅,逐漸地脫離馬群取得領先,直到即將進入最後的直線圈時,他才從外圈切入內道,首次占據領先位置。現在,這個直線圈才是兩雄相爭的勝負關鍵。

戰鬥力的比較

愷撒在《內戰記》中記述如下:

龐培既沒有非打不可的戰鬥,也沒有在其他方麵受到敵人的阻礙。他幾乎用了一整年的時間來準備。

舍棄了意大利之後的龐培,對馬賽和西班牙的支援也很消極,在希臘地盤上迎戰愷撒的準備工作卻毫不懈怠地不斷進行著。

首先,他從意大利帶走了5個軍團共3萬名重裝步兵。如果是愷撒,當兵團人數不足時,隻要軍團建製還在,他就不會急於補充人員,也不會將兩個軍團合並為一個。而龐培在這方麵非常“務實”。他手下的一個軍團,必定要有6000名士兵的定額。

此外,他還集結了由羅馬市民兵組成的四個軍團,其中一個軍團是駐守奇裏乞亞的老兵,是由兩個殘缺不全的軍團合成的一個軍團。這個軍團龐培稱之為“雙胞胎”軍團。另一個軍團是從羅馬行省克裏特島和馬其頓兩個地方集結的士兵編成的。剩下的兩個軍團,是公元前49年的執政官雷托魯斯以現任執政官的身份在意大利編成的軍團。根據龐培的規則,他將以亞得裏亞海上俘虜的愷撒方的9000名高盧兵為基礎的非羅馬市民兵,以及東地中海全境範圍內招募的士兵,也都混編入羅馬市民兵當中,以湊滿軍團規定的編製。

這樣,一共就有了9個軍團5.4萬名士兵,還有龐培的嶽父梅特魯斯·西庇阿率領的在敘利亞編成的2個軍團。如果加上這個的話,僅重裝步兵一項,龐培軍就達到了11個軍團6.6萬人。軍團裏除了軍團兵之外,還有由於職能不同另行編製的輕裝步兵。龐培軍的輕裝步兵隊,克裏特、斯巴達、本都,以及從敘利亞來的3000名弓箭兵和1200名投石兵,一起編進了部隊,共計4200人。

此外還有7000名騎兵。在東方,騎兵都是社會地位很高的人才能服的兵役。龐培手中的騎兵團,出現了從格拉提亞的領主到龐培在東方的clientes 家族總動員的盛況。領主們即使自己不參加,也會讓兒子們參戰。

從陸上的實力對比來看,愷撒這邊絕對處於不利地位。

首先,雖然率領了10個軍團參加此次的決戰,但是他從沒有在《內戰記》中寫出準確的數字。因此我們隻有根據他記述的內容來推測了。不管怎樣算,他一個軍團的人數都沒有龐培方的6000人多,平均算起來,大概隻有2500人。人員銳減至此的原因,愷撒也在書中記述了。

八年高盧戰役和馬賽、西班牙兩次戰役減員,以及在各大戰役的往返中途損耗,加上意大利南部布林迪西地區秋季的氣候反常,都是軍團兵大量減員的原因。但是減員的總數和戰死、病死的人數並不相符。因為傷員和病人等已經不能繼續服役的人,愷撒已經命令他們或者返鄉,或者留在本國待命了。另外,從12月22日抵達布林迪西,到1月4日率軍出港,這期間愷撒為了決戰而進行了士兵篩選。正如上文所說,他選拔出來的精兵強將,一個兵團平均隻剩2500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