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在長達2個月零10天的攻堅戰中,愷撒將全長25.5公裏的包圍網分為了南、北兩部分。北麵由自己負責,南麵是安東尼負責。他誤信謠言後想要奪回都拉斯,因此實際上北麵的指揮權他委任給了蘇拉。這個普布利烏斯·孔奈琉斯·蘇拉是前獨裁者蘇拉的侄子。原本一心想強化“元老院體製”的獨裁者蘇拉的侄子,似乎也應該是元老院派的人。但是他也是越過盧比孔河之後跟隨在愷撒身邊的“羅馬青年激進派”中的一員。就像在愷撒的家族中,像路奇烏斯·愷撒這樣隸屬龐培派的也大有人在。內戰造成了諸多親人、家族的分裂。龐培和愷撒之間的內戰對決,也是體製堅持派和體製改革派之間的戰鬥,戰爭中這種例子也不在少數。
愷撒率軍向北迂回繞過大海灣,奔都拉斯而去時,龐培投入25.5公裏防衛線的全線兵力,分別對愷撒封鎖線的3座碉堡發動襲擊。龐培手握充分的兵力,對每座碉堡都投入了相當的兵力。僅為了攻下由一個大隊共250人防守的愷撒方碉堡,龐培就投入了4個軍團2.4萬人兵力。
愷撒方的250名士兵麵對數量超百倍的敵人的攻擊,頂住了4個小時。4個小時後,蘇拉率領的2個軍團共5000人到了,幫助他們成功地擊退了龐培的進攻。愷撒方的士兵們認為此時理所當然地應該加以追擊。但是,蘇拉製止了這種想法,並把已追出的士兵也召回。士兵們對此感到不服氣,異口同聲地對指揮官說,如果現在追擊的話,今日之內就能解決戰鬥。但是,蘇拉仍然沒有改變初衷,關於此事,愷撒的記述如下:
他所作出的決定,我認為並無可指責之處。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軍團長和總司令的任務是不同的。前者的任務是根據指示實施戰術;而後者的任務在於考慮整體戰略,對其實施的所有必要事項進行全盤考慮,最後給執行人下達實施指令。
受愷撒之命負責守衛大本營的蘇拉,確保完成總司令授予的任務,挽救了士兵們的生命,卻得到了作戰不積極的評價。也許他確實讓獲勝的機會溜走了,但是他的選擇是為了不侵犯總司令的職權。
6月25日是龐培回到15年前將戰術才能一舉發揮到頂峰的一天。隻是為了分散為數不多的愷撒方的戰鬥力的目的,龐培對都拉斯附近的3座碉堡和包圍網上的3個地方,一共6個地方同時實施進攻。如果在包圍網上的其他兩個地方也是持續激戰到日落之後的話,那麼它們和蘇拉及其兩個軍團趕到的戰場情況應該類似。在第二個激戰的地點,愷撒方的3個大隊共750人對抗著龐培方1個軍團共6000人的襲擊。在第三個激戰的地點,麵對雲朵般聚集的敵人,愷撒方的日耳曼騎兵們毫不遲疑地就進行了戰鬥。不管是哪個地點,愷撒的士兵們最終都成功地擊退了敵人的進攻。在愷撒包圍網和龐培防衛網之間寬度大約1公裏的中間地帶,滿是被掩埋的屍體和丟棄的武器。那天戰鬥的損失情況如下:
龐培方的士兵戰死約2000人,其中有為數不少的百人隊隊長,例如瓦萊裏烏斯·弗拉庫斯這樣出身名門的高級將領。從愷撒方奪取的軍旗共6麵。
愷撒方的損失,全戰線戰死者不到20人。但是受傷者極多。在最嚴重的激戰地第一激戰地,沒有一個人不負傷的。4名百人隊隊長各失去了一隻眼睛。僅一個敵方就向愷撒方放箭達到3萬支。百人隊隊長謝霸的盾牌上留下了120個箭眼。愷撒,將軍團中的8位百人隊隊長升為首席百人隊隊長,賞給他們20萬第納爾。以250人抵抗了2.4萬人的進攻4個小時的戰績,與這些百人隊隊長的奮戰有很大的關係。
此外,愷撒傳令這天參與戰鬥的全體士兵們,此後的軍餉翻倍。從這時開始,羅馬軍團士兵們的軍餉隔了150年終於有所提高了。雖說是在幾乎沒有什麼通貨膨脹的年代,可是軍餉150年都沒有變過,也難怪士兵們會提出拒絕從軍、罷戰的要求。但是,愷撒這樣的男人,仍然認為罷戰這樣的要求是絕症,是絕對不允許開頭的。雖然如此,他也會相應地給予辛苦戰鬥的士兵們以大方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