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27)(1 / 2)

後來,漢尼拔在公元前202年為羅馬年輕的武將西庇阿所挑戰,雙方展開大羅馬軍陣營雷利烏斯指揮西庇阿指揮規模會戰的地點在現在位於突尼斯中部的紮馬平原。那次會戰中漢尼拔的兵力有步兵4.6萬人、騎兵4000人,共計5萬人,另外還有80頭大象助陣。而西庇阿這邊有步兵3.4萬人、騎兵6000人,共計4萬人。羅馬軍步兵數量雖少,但是在騎兵數量上占了優勢。漢尼拔知道己方機動能力處於劣勢,於是派象群擾亂敵方陣營,而他的精銳部隊則打算到最後再投入到戰鬥中。但是西庇阿首先打亂了象群的攻勢,接著對漢尼拔使用了和他在坎尼戰役中同樣的戰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結果大敗漢尼拔。

這次會戰中,常勝不敗的漢尼拔終告敗北。迦太基軍戰死的士兵在2萬人以上,俘虜也有2萬人,而羅馬方戰死的隻有1500人,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完勝而歸。此後,羅馬軍的戰術全部都沿用了西庇阿式戰法。

以上是公元前古羅馬最有名的三次會戰。法薩盧斯會戰也是堪與上述三大會戰匹敵的具有曆史意義的決戰。在開始講述這個會戰之前,參戰者應該對這一點心知肚明了。因為這一戰決定了羅馬政權是維護現有體製,還是建立愷撒所主張的新秩序。

在法薩盧斯之戰中,龐培的兵力有步兵4.7萬人,騎兵7000人,共計5.4萬人,而愷撒這邊則有步兵2.2萬人,騎兵1000人,共計2.3萬人。和之前的三大戰役相比來看,愷撒的步兵和騎兵都處於劣勢,他的狀況或許和亞曆山大大帝的情況類似。而坎尼之戰的漢尼拔和紮馬之戰的西庇阿,都是在步兵處於劣勢而騎兵數量占優勢的情況下取得大勝的。

即使如此,愷撒還是無法照搬當年馬其頓年輕領袖的戰術。亞曆山大大帝當年麵對的,是還沒有意識到騎兵機動戰鬥力的波斯騎兵。相反,愷撒即將麵對的是紮馬戰役後150年來羅馬軍隊固定成型的騎兵戰術——機動性充分活用的羅馬騎兵,而且,這支騎兵的數量還是自己的7倍之多。龐培對這樣一支決定勝敗的騎兵戰鬥力十分重視,將其指揮權交給了一個對愷撒的軍事手段了如指掌的武將。步兵2倍於敵,騎兵7倍於敵,在這樣的戰鬥力對比下,百戰不殆、從未嚐過敗績滋味的常勝將軍龐培,在參加作戰會議的地位高的眾人麵前斷言:“在全麵戰鬥開始之前,我們就能摧毀愷撒軍隊。”麵對著眼前吃驚不已的人群,龐培繼續說道:“也許你們認為我說的隻是不可能實現的空話,但是請聽聽我的戰術想法。

聽過之後,你們大概就能平心靜氣地對待戰鬥了。“我將命騎兵團在戰鬥剛剛打響時猛攻愷撒的右翼。在我主力部隊投石之前(即在主力部隊加入戰鬥前),右翼進攻必須要把他們逼入崩潰的境地。之後,騎兵團繞到敵軍背後,搶在他們之先到達河邊,完成對敵包圍。這樣一來,會戰將在我軍主力重裝步兵陷入危險之前就結束戰鬥,最終達到基本沒有犧牲的狀況。

“考慮到我方的騎兵兵力優勢,這個戰術實施起來不會有什麼困難。”龐培的陣型布局如下:

兩軍的營地大約相距7公裏,如果把法薩盧斯平原從東西一分為二的話,龐培的營地就在東半部分,愷撒的營地在西半部分,因此,這個從營地中將敵人引出來的布陣,有一條河位於龐培方的右邊,愷撒方的左邊。

離河較近的是龐培軍的右翼。龐培派亞弗拉尼烏斯指揮來自奇裏乞亞和西班牙的士兵。西班牙士兵都是雇傭兵,龐培認為他們的戰鬥力冠絕全軍,因此將他們安排在沒有騎兵守衛的右翼。

大軍的中央由梅特魯斯·西庇阿指揮,龐培配給他從敘利亞過來的兩個軍團。位於大軍左翼的是兩年前借出兵帕提亞(安息)為由從愷撒手中奪來的兩個軍團。

除上述兵力以外,其他的步兵,包括龐培手中的2000名老兵,都平等地分配給左、中、右三個部分。綜上所述,羅馬將官和被稱為“主力部隊”的重裝步兵,已經有4.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