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39)(1 / 2)

假如能夠知曉愷撒回國的確切時間,西塞羅的日子還是很好打發的。因為在布林迪西的周圍,到處都有他感興趣的希臘文明。從布林迪西坐船,不出三天時間,就能到達充滿了希臘文化的西西裏島,西塞羅一度以特使的身份在那裏任過職。可惜,愷撒是出了名的神出鬼沒,常常會比通報行程的使節先一步出現在當地。西塞羅總是擔心,他去意大利南部參觀希臘神殿時,愷撒會突然回國,這樣他就失去了向愷撒請求的機會。因此,西塞羅一直老老實實地待在布林迪西等候西塞羅又一次向好友阿提庫斯傾訴自己的絕望和不安:

連我自己都不清楚,是怎樣痛苦、嚴重到連我自己都無法想象的動力,驅使著我作出了那樣的選擇(指追隨龐培)。現在回想起來,那肯定不是理性的抉擇,而是一時的衝動。如果不責怪自己,那可真是連信都不好意思寫了。那個決定帶來的沉重心理壓力,你從(法薩盧斯會戰)結果大概也能猜想到吧。我現在的狀況不用說你應該也知道。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拜托你什麼了。唉,隻要能把我從現在悲慘的境地解救出去,能做什麼就請放手去做吧。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受到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我連寫回信的精神都沒有了。麻煩你代我給巴基魯斯(愷撒的部下)和伊掃裏庫斯(公元前48年和愷撒一同出任執政官)回信吧。因為害怕愷撒手下會有所行動,我每天連家門都不敢出。我已經給巴爾布斯和奧比烏斯(都是愷撒的親信)寫信了,我期待著愷撒回國時影響我心情的是個好消息。

即使這樣,我仍對過往難以釋懷。我總是忍不住一邊回想過去,一邊思考怎麼到今天這般田地。

往往“新貴”們都是現有體製的忠實維護者,大概是因為對這個給予自己出人頭地機會的體製,他們始終有著無法割舍的留戀吧。讓西塞羅失去預見力的,也許正是這種留戀。他作為堅定的元老院派,一直主張羅馬應當堅持元老院領導下的共和體製。而當初讓他猶豫是否要追隨龐培的根源,隻不過是對龐培個人領導能力的懷疑。因此,他在跟隨龐培撤出羅馬的途中,躲進福爾米亞的別墅。

愷撒沒能阻止龐培逃離意大利後,在返回羅馬的途中,曾前往福爾米亞勸說西塞羅。促膝深談到最後,愷撒也僅得到西塞羅答應保持中立的承諾,這個結果在當時對愷撒而言也足夠了。但愷撒在西班牙陷入苦戰的消息傳來,西塞羅馬上就改變了態度,強行拉上弟弟昆圖斯以及原本支持愷撒的兒子和侄子坐上投奔龐培的船隻。但是還沒等他們到達龐培身邊,愷撒就已經在西班牙戰爭中反敗為勝了,接下來的過程,就是愷撒與龐培決戰,愷撒在法薩盧斯會戰中獲勝,以及龐培被殺。

西塞羅是龐培派中唯一一個受到愷撒親自登門勸說的人。即使這樣,這個被愷撒另眼相看的西塞羅還是背棄了中立的承諾,匆忙投奔了龐培。現在作為勝者的愷撒,會怎麼處理他呢?

在決定與逃往北非的龐培派分道揚鑣時,西塞羅曾一度認為愷撒會對他格外寬容,而被困在布林迪西後,強烈的不安襲上他的心頭。每當想起是自己違背了諾言,從未有過的恐懼感就在他的腦海裏縈繞。在這一年裏,西塞羅給好友阿提庫斯一共寫過22封長信,他的憂慮可見一斑。不過比起同情西塞羅來,我倒是更佩服阿提庫斯可以忍受好友這麼久的牢騷。此外,在這一年裏,西塞羅的家庭生活也非常不如意,西塞羅的狀況可以說是四麵楚歌。

首先是弟弟昆圖斯指責西塞羅引自己上了賊船,聲稱要棄暗投明,投奔愷撒,並在法薩盧斯會戰後留在了希臘。接著是兒子和侄子不滿西塞羅強拉自己加入龐培派的做法,法薩盧斯會戰後也都投奔了愷撒。更慘的是,當西塞羅回到意大利以後,連妻子都不願意見他了。而接到最疼愛的女兒重病臥床的消息,他卻又不得不留在布林迪西等候愷撒,無法前往探望。此外,西塞羅曾經最看好的家鄉青年卡埃裏烏斯,現在是愷撒的得力手下。西塞羅的女婿多拉貝拉也是愷撒的親信。父親跟隨龐培,兒子追隨愷撒,父子兵戎相見,這是內戰時的特色。西塞羅的家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