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50)(1 / 2)

《西班牙戰記》對此並沒有任何描述,隻有一句:“拉比埃努斯也戰死被埋葬了。”到此為止,愷撒從未因戰勝龐培派舉辦過凱旋儀式。但孟達會戰後愷撒立即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以感謝神佑,與民同慶。有現代學者認為這是愷撒終於撕掉了麵具的表現。但愷撒認為,孟達會戰是自己以正統羅馬政府的身份鎮壓反抗的行動,因此孟達會戰和之前的戰役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此次在凱旋儀式上亮相的將軍也不止愷撒一人,盡管最後是愷撒親征才獲得了勝利,但佩提烏斯和法比烏斯也一起出現在凱旋將軍的馬車上。愷撒授予兩人對各自軍團的“絕對指揮權”,這意味著兩人此後擁有了公職地位,可以直接派兵鎮壓動亂。愷撒邀請兩位部下一同參與凱旋儀式,也是為表明此次舉辦儀式的合理性和自己立場的正確性。

一年前經由元老院任命,愷撒成為任期10年的獨裁官,並且他還兼任公元前46年及公元前45年的執政官。公元前46年與愷撒同為執政官的是雷必達,公元前45年的是法比烏斯。法比烏斯在執政官任上病逝後,雖然離12月底的任期結束沒多少時間,愷撒仍提議由特雷波尼烏斯補缺。經由元老院和公民大會任命,愷撒任獨裁官的任期從5年延長到了10年。這表明愷撒已經開始有意將獨裁官這個原本的臨時政體變成長期政體,但羅馬人對君主製(王政)是極度過敏的。

遺囑

到此為止愷撒終於可以一門心思撲在政壇上了,這種想法體現在他此時立下的遺囑中。在女兒尤利婭嫁給龐培後高盧戰役前期間,也就是公元前58年左右,愷撒寫下人生第一份遺囑。在該遺囑中龐培是愷撒繼承人。尤利婭死後,愷撒和龐培的關係發生了實質性改變,直到龐培也去世後,第一份遺囑自動作廢。當時立遺囑是很常見的行為,繼承財產也不算出奇的事。當時愷撒的全部資產除了“蘇布拉”的兩座私宅外,隻剩下一兩所固定的山莊,還有大量外債。

但公元前45年所立遺囑與之前的有很大不同。上一次是在出征高盧前匆忙所立,這一次則是得勝回國後立下的。此時的愷撒雖然私有財產並未顯著增多,但起碼已經沒有外債了。而且這次的是政治遺囑,也就是以遺囑形式確定政治繼承人。

愷撒這次立遺囑並不是因為自己年屆54歲年老體衰,也不是因為健康問題。事實上在羅馬連普通的士兵也要到45歲才退役,倘若遇上緊急情況,60歲以下的人都要應征入伍。根據羅馬的標準,中老年的分界線是60歲,也根本沒有針對司令階層的年齡限製。這裏也對愷撒的健康進行說明,之前有過愷撒患癲癇的謠傳,但翻閱當時的史料,我們沒有找到相應的內容,隻是150年甚至200年後以普魯塔克為首的希臘曆史學家們零星記載過類似說法。像癲癇這種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發作的病症,如果發生在愷撒這樣經常麵對大眾的人身上的話,肯定是瞞不住的。此外西塞羅號稱是當時的情報專家,如果愷撒真的有病,那麼以西塞羅反對愷撒的立場,肯定會在給好友阿提庫斯的信中提及。但我們翻閱西塞羅的書信及論著也沒有發現相關記錄。該說法大概和愷撒是剖腹所產一樣,都是後人想象出來的吧。因為在近現代曆史學家們遺留的學術著作中,從未有過類似的記載。

關於愷撒遺囑的具體內容,我們到後麵再詳細敘述。指定的繼承人在愷撒立遺囑時不滿18歲,這意味著愷撒原本是打算再過十二三年才退位。因為愷撒開始進入政壇是30歲,按照遺囑時間再過12年,愷撒指定的繼承人接手政務也正好30歲。或許55歲的愷撒是想將自己一手開創的新羅馬扶植到成熟後再交給繼承人吧。但曆史並不如他所願,在新羅馬根基未穩時曆史就已開辟了另一條航道。

走向“帝製”

自公元前202年漢尼拔起到公元前50年征服高盧,羅馬進入了高速成長時期。不過借用漢尼拔所言,此時的羅馬仍處於骨骼已成熟但內在機體尚不發達的狀態。

羅馬的內在機體,也就是以政治體製為代表的製度體係隻能適應擊敗迦太基之前的領土範圍。而那時的羅馬不過是個從盧比孔河到墨西拿海峽的意大利半島國家。擊敗迦太基後,羅馬迅速擴張將原本的國界——地中海——變成了“我們的海”和“內海”。在此期間,內在機體卻沒有隨之成長,仍沿用了意大利半島時期的統治體製。矛盾油然而生。格拉古兄弟首先注意到這個矛盾,在他們之後,羅馬陷入了勝利者的迷茫和痛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