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51)(1 / 2)

根據羅馬法律,羅馬本土不允許常駐軍隊,行省則不受此限製。如果到阿爾卑斯山為止都不設置軍隊的話,羅馬人不會感到安全。因此雖然居民都享有與羅馬公民同等的權利,但在行政體製上仍舊將北意大利作為行省,仍舊直接派遣總督管理北意大利。不過北意大利居民從此可以免繳行省稅。

愷撒也考慮過將羅馬公民權授予西西裏島居民,但西西裏島居民從未支援過愷撒出征,因此這回可沒有像“報答”這樣直接的借口了。此外與北意大利高盧人說拉丁語不同,西西裏島屬於希臘語係,他們同時使用希臘語和拉丁語。考慮到上述因素,愷撒最後授予西西裏島居民“拉丁公民權”。所謂“拉丁公民權”就是剔除了政治選舉權的羅馬公民權,也可以看做是羅馬公民權的預備軍。

除了西西裏島,愷撒還將拉丁公民權授予了法國南部行省,這也是為了報答他們當年對自己的支持。雖然北意大利和法國南部行省居住的都是高盧人,但是由於羅馬化程度不同,享有的權利待遇上也產生了差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羅馬政治的特色。

既然公民權有“有無”之分,那麼擁有羅馬公民權定是有優勢的。自馬略的軍政改革後,原本羅馬公民必須履行的兵役成了自願製度,沒人可以強迫羅馬公民參軍。行省居民雖然也沒有必須服役的義務,但是他們必須繳納行省稅。羅馬公民連像行省稅這樣的直接稅都不必繳納。不過要說明的是,當時像行省稅這樣的直接稅並不高,僅占個人所有收入的一成。

除經濟上的好處,羅馬公民權也是個人安全的保護傘。如果羅馬公民的人身安全遭受到其他國家侵害,羅馬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此外擁有羅馬公民權就意味著擁有法律體係作為後盾。根據羅馬的法律,個人的私有財產和人權都應該得到保護。從這一點上看,羅馬公民永不會陷入被強奪財產、被執行私刑的恐懼中。

雅典的公民權隻授予有血緣關係的人,而羅馬的公民權並沒有此類限製。不過在愷撒之前,羅馬公民權也僅對意大利半島居民開放。愷撒改革後,連士兵退役後的去處、羅馬行省以及高盧人、日耳曼人、西班牙人都擁有了羅馬公民權。如此在行省居住的羅馬公民數量大大增加。

對愷撒而言,國家防禦邊界線的概念並不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界線。

政治改革

元老院

在羅馬開國者羅穆路斯時期,元老院共有300個席位;700年後的蘇拉時期,增加到600席;蘇拉辭世35年後愷撒當政時,席位猛增到900個。

同是為元老院注入新鮮血液,蘇拉和愷撒的做法不盡相同。蘇拉將擴展範圍僅限於在羅馬本土居住的公民,但愷撒增加的新席位大多給了他的軍團長和百人隊隊長們。根據愷撒的殖民政策,他的舊部中以百人隊隊長們為代表大多居住在行省,因此元老院新增席位中大多是行省居民。關於這個殖民政策,文中稍後會提到。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連剛被征服的高盧中北部地區族長們也進入元老院,這讓有同化敗者傳統的羅馬人也驚詫不已。試想,如果大英帝國的國會中增加了印度和其他殖民地國家議席的話,那英國人該多麼意外?愷撒做的就是這樣一項改革。

羅馬本土居民對此大加諷刺:“我們有不認識去元老院會場路的議員呦。”“我們有不會說拉丁文的元老院議員呦。”“我們有不脫掉外褲穿托加的議員呦。”高盧人向來有穿長褲的傳統,這一點在前文論述過。

雖然平民們把這當成笑料樂在其中,但那些坐在元老院會場的羅馬本土議員們肯定笑不起來。現代意大利大學的教材中認為那些對愷撒的開國政策不滿的議員們是“守舊”的,西塞羅、布魯圖、卡西烏斯是典型代表。

此外,同是為元老院注入新鮮血液,蘇拉和愷撒的目的也完全相反。蘇拉的改革是為了強化元老院體製,愷撒增加席位的改革則是為了弱化元老院的功能。愷撒認為元老院最多隻能作為輔助機構存在,絕不能擁有像發出“元老院最終勸告”戒嚴令這樣大的權力。元老院隻是國家領袖的儲備機構,是為獨裁官提供政治輔佐的國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