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壯年後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愷撒50-55歲)(57)(1 / 2)

然而奧古斯都的做法卻與愷撒的真正動機背道而馳。因為堤壩的加築工程必定要加高河岸,如此一來,愷撒的羅馬一體化理想被加高的河岸硬生生地隔斷了。中世紀時佛羅倫薩通過在亞諾河上下遊設置堤壩以控製水流量的方式,成功地將河流兩岸地區一體化。但鑒於台伯河水量要大得多,因此佛羅倫薩的方法並不適用於羅馬。

在愷撒的計劃中,還有一項因評價不高而不得不中止的改革:裝訂書籍。古代書籍是以筆寫在紙莎草製成的紙上,再做成長卷。書中不分章節,隻標有總共的卷數。為了使用方便,愷撒打算將長長的書卷切開,以一頁頁的方式裝訂成冊。這樣閱讀者就能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看的章節部分。然而,愷撒這個合理的想法並不符合羅馬人的喜好。因為比起一頁頁翻閱,羅馬人認為手握長卷更顯得莊重。特別是統治階級中的男性更喜歡這種閱讀方式顯出的派頭。愷撒的書籍改造計劃在同時代人的無視中無疾而終。

但到了中世紀,古羅馬的統治地位已被基督教代替,從事抄寫古代遺書的修道院也注意到了愷撒的裝訂方法。因當時已經用羊皮紙代替紙莎草作為書寫材料,而羊皮紙的厚度和硬度,都不再適應以卷軸方式保存。故而修道院的僧侶們將羊皮紙切斷,再以皮質硬殼作為外套,壓平折皺。或許他們正是看到古羅馬書中記載的愷撒構想,從中受到啟發才這麼做的。後來隨著造紙術的進步,盡管紙張質地輕薄到完全可以卷起來的地步,然而愷撒創造的訂書方法卻一直沿用至今。

愷撒的特權

從公元前45年到公元前44年,愷撒被元老院和公民大會授予的榮譽、權威和特權具體如下:

一、在羅馬共和國450年曆史中,獨裁官任期不超過6個月。愷撒打破了這個紀錄,被授予無任期限製的、權力不變的“終身獨裁官”。

二、“終身獨裁官”愷撒可以在任何時期兼任當年的執政官。三、按照古羅馬傳統,士兵們隻能在打勝仗後歡呼時稱呼將軍為“偉大總指揮”。愷撒無論戰時、平時都享有該稱號。四、愷撒被尊為“國父”。羅馬市民們認為羅穆路斯創立了羅馬,愷撒則給予了羅馬新生。五、愷撒有權在平時穿著紫色披風。這種服飾原本隻能在凱旋儀式上由凱旋的將軍穿戴。

六、愷撒可將月桂冠作為日常配飾。七、愷撒可終身單獨出任“糾風官”。該職位原本隻有財務官和元老院議員共同出任,負責糾正社會風氣。八、在元老院會議上,愷撒座次要高於執政官。九、劇場及競技場中,愷撒在觀眾席中享有特殊席位。

十、在卡匹托爾山供奉著羅馬最高神朱庇特的神殿入口處,並立著曆代羅馬帝王雕像。愷撒有權將自己的全身立像置於其中。

十一、愷撒擁有元老院會議上的首席發言權。十二、愷撒擁有對公職人員的任免權,其任免決定公民大會不能否決。這意味著從公元前509年開始的公民大會從此形同虛設,公民的選舉權事實上不複存在。十三、由於愷撒出身名門,按照羅馬規定,他無法出任隻能由平民擔任的護民官一職。因而愷撒又給自己謀取了兩項隻有護民官才能有的權力,那就是否決權及身體不受侵犯權。

十四、除紀念幣外,愷撒有權在普通貨幣上加刻自己的肖像。十五、按照羅馬第二位國王努馬的曆法,3月是一年的開始,7月實際上是現代一年中的第五個月。為了紀念愷撒的誕生,愷撒將7月的名稱從原來的“昆提利烏斯”改為“尤裏烏斯”(Julius,即英文的July)。

十六、神化愷撒政治的基本精神——“寬容”,建造以“愷撒的寬容”為名的神壇。

以上事實表明,愷撒已事實上成了帝王——羅馬走進了帝製。就連對愷撒沒有好感的布魯圖,也不得不承認愷撒為此進行的不懈努力。愷撒對多民族綜合國家帝製的理解,超越了同時代絕大多數人。那時人群中常常有人稱呼愷撒為“皇帝陛下”,但愷撒對此應聲道:“我不是皇帝,我隻是愷撒。”然而反對者們則認為,愷撒不過是因為稱帝時機尚未成熟而說出的虛偽辭令。愷撒自己卻深知統治一個民族的“王”和統治多個民族的“皇帝”之間的區別。因此實際上後來所稱的“愷撒大帝”,也僅僅是單一民族意義上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