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1月1日,元老院會議通過一項決議:將亡故的愷撒尊稱為“神”。愷撒正式成為神族一員。這個決議造就了後世一個有趣的現象:盡管此前後世的研究者們對愷撒的評價一直相當高,然而多數人受到基督教一神教的教義束縛,在如何繼續評價愷撒這個問題上顯得很無措。甚至寫下了“明君愷撒怎麼能成為神呢?”這樣的疑惑。和受基督教思想影響的學者們不同,筆者自小就生在一個信奉八百萬眾神明的國度,對此問題也持不同態度。在日本,出於尊崇或出於敬畏,菅原道真、明治天皇或其他曆史人物,都被奉為神明,因此日本是一個有八百萬神明的國家。當時的羅馬人雖然沒有供奉八百萬神明這麼多,但也盛行敬拜多神。比如,征服敘利亞後,敘利亞的諸位神明就在羅馬人中間站穩了腳跟;愷撒帶克婁巴特拉回國後,埃及諸神的信徒也開始出現在羅馬。
事實上,除開國君王羅穆路斯外,愷撒是羅馬曆史上第一位被尊為神的帝王。據說亞曆山大大帝曾獲埃及神官告知,其父乃天神並非凡人,因此且驚且喜的亞曆山大大帝才在遠征印度時表現得更為英勇無懼。這就是古代多神教的世界。虛榮心勝過常人的愷撒如果知道自己被封神,大概一點不會不快吧。或許他會開顏暢懷地與眾人玩笑說:“與我愛戀過的女子以後可以說她們曾和神戀愛過了。”
但是愷撒被神化,也帶來了一些麻煩。才能非凡的屋大維沒有具備愷撒的幽默感,因此為了捍衛愷撒神一般的形象,他隻保留了愷撒的巔峰作品《高盧戰記》和《內戰記》,而將其餘作品全部付之一炬。愷撒年輕時創作的詩歌、戲劇、大多數的書信以及情書等永遠消失在曆史煙塵中。
從希臘神話裏可以看出,多神教的眾神其實也擁有與人類相似的缺點,譬如愛戀,譬如偷情,均毫不掩飾。話雖如此,但如果一位上神留下眾多情書,這讓後世情何以堪。或許是考慮到這點,除《高盧戰記》和《內戰記》以外的愷撒著作,我們隻能從西塞羅等人的轉引中找到蛛絲馬跡。顯然,要成為上神,麻煩總是和榮譽一起到來。
與屋大維的反應相對,普通羅馬人倒是大方地接受愷撒封神一事。對“稱帝”異常反感的羅馬人對“封神”卻不反對,足見羅馬是個多神教的國家。在老百姓看來,既然開國者羅穆路斯能夠成神,那麼愷撒作為羅馬盛世之主,被封神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在羅馬,神作為守護眾生的無上力量,自是多多益善。
隨著愷撒被封神,其繼子屋大維自然成為了“神之子”,羅馬人對此並不陌生。因為曾經的亞曆山大大帝也號稱是“神之子”。
在公元前42年這個時間節點,提出將愷撒神格化的議案,是屋大維等人精心籌劃的重要政治部署。20歲的屋大維已經決定借此在公元前42年內完成複仇大計,一舉殲滅正在希臘整兵的布魯圖和卡西烏斯。屋大維深知目前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實現該目標,必須要得到武將出身的安東尼的配合。然而彼時安東尼正全身心謀劃擴大自己實力,實際上並無為愷撒複仇之意。因此隻有找到大義凜然的理由,才能逼迫安東尼出戰。將愷撒神格化,就是最合適的理由。
殺害已經成為羅馬人守護神的愷撒,犯了羅馬人的大忌。刺殺者自然成為了羅馬人的公敵。愷撒升格為神,為神複仇的理由使得安東尼和屋大維結成了最堅實的統一戰線。該年夏天,兩人率19個軍團齊動,渡過亞得裏亞海。即將到來的戰爭的戰場,效仿當年愷撒與龐培的對決,選定在希臘某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