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結盟對付屋大維(前42-前30年)(3)(1 / 2)

《布林迪西協定》因協商地點布林迪西命名,這是“後三頭”劃分勢力範圍的協議。根據協議,羅馬世界分成了三大塊:安東尼占據東部,屋大維盤踞西部,雷必達控製南部及非洲行省。

然而此番三分天下與腓立比戰役後的三分協議意義截然不同。兩年前的三分協議,是在消除布魯圖及卡西烏斯等共和政派最後抵抗的前提下,“後三頭”為恢複羅馬正常的統治秩序而進行的劃分。公元前40年在布林迪西的三分,則是“三頭”各自劃分統治領域、互不侵犯的協議。因此前一次是共同治理愷撒留下的羅馬,而這一次則是真正的“三分天下”。對此時的屋大維而言,解決掉安東尼帶來的障礙,是完成父親愷撒遺誌統一羅馬的先決條件。

為了確保《布林迪西協定》正常執行,屋大維和安東尼進行了政治聯姻。富爾維婭死後成為鰥夫的安東尼隨後迎娶了屋大維的姐姐屋大維婭。屋大維則與安東尼前妻富爾維婭和首任丈夫克勞狄烏斯之女克勞狄婭定下婚約。此時傳來克婁巴特拉產下雙胞胎的消息,安東尼並未動搖,仍與屋大維婭如期行禮。

而屋大維與克勞狄婭的聯姻並未走向婚禮階段。這倒不是因為嫌棄克勞狄婭,而是屋大維想以婚姻為籌碼換得更多的賭注。對23歲的屋大維來說,婚姻是當時能改變自己處境的唯一機會。8個月後,這個機會終於到來。

墨西拿海峽位於那不勒斯灣西部頂端,龐培次子塞克斯圖斯在那裏發起簽訂了曆史上的《墨西拿協定》。該協定由屋大維、安東尼和塞克斯圖斯三人共同協商簽訂。而此次選址墨西拿海峽為協商地點,是為了方便塞克斯圖斯乘船出行。根據《墨西拿協定》條款,龐培餘黨將徹底結束反對屋大維的各種活動。同時作為條件,屋大維重新恢複孟達會戰被愷撒擊敗流亡的塞克斯圖斯等人的羅馬公共職務,並且將西西裏、撒丁及科西嘉等三島的統治權授予塞克斯圖斯。對於無法一擊即勝的對手,妥協和讓步是必需的,這一點屋大維自始至終都牢記在心。安東尼作為屋大維和塞克斯圖斯的中間公證人,也出席了談判。這說明安東尼彼時力量遠在談判的兩人之上。安東尼在繼女克勞狄婭的婚事上也顯得相當大度。他不僅同意屋大維退婚的請求,還見證了屋大維與塞克斯圖斯表妹司克裏波尼婭簽訂婚約。司克裏波尼婭比23歲的屋大維年長。屋大維在此次婚姻中擁有了一生中唯一的親生骨肉——女兒尤利婭。

安東尼與屋大維婭結婚後,恢複了羅馬男兒的日常生活。在蜜月地雅典,安東尼遠離了夜宴、舞伎、夜夜笙歌等克婁巴特拉式奢靡生活,轉而過起了樸實的柏拉圖式哲學清淡生活,並喜獲女兒安東尼婭。安東尼的轉變讓其下屬驚喜異常。安東尼此番轉變自是為了拜托克婁巴特拉的影響,或許在他心裏一直認為羅馬式的清淡生活能為以後遠征帕提亞積蓄能量。此時在安東尼心中沒有什麼比遠征帕提亞更重要的了。部下們看見他的轉變也日漸安心。白駒過隙,兩年時光彈指即逝。

屋大維的愛戀

43歲的安東尼努力忘情棄愛之際,24歲的屋大維正處於春心躍動之時。

屋大維愛上一個年小自己5歲的已婚女子——莉薇婭。莉薇婭早已嫁給克勞狄烏斯·尼祿,育有一個3歲孩子提比略,並且腹中正在孕育著第二個孩子。

莎士比亞筆下的屋大維是既冷酷又冷靜的,而事實並非如此。屋大維堅定不移地繼承愷撒意誌就表明他還是個意誌堅定並熱心熱情的人。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哪怕心上人已羅敷有夫且身懷六甲,也無法阻止他的熱切愛戀。

並且此時的屋大維業已獨身。隨著他和龐培次子塞克斯圖斯的關係不斷惡化,他已經和政治聯姻的妻子司克裏波尼婭離婚。24歲的屋大維為了得到心上人,與情敵進行了談判。

談判的結果是同為羅馬貴族的克勞狄烏斯·尼祿宣布退讓,將妻子拱手送予屋大維。公元前38年1月,屋大維與莉薇婭舉行婚禮,有別於傳統習俗,婚禮上的伴娘由男性——新娘的前夫克勞狄烏斯擔任。三個月後莉薇婭產下次子,取名杜路蘇斯——這也是克勞狄烏斯·尼祿家族的常見名。屋大維此次婚姻,除了婚禮上的別出心裁,婚後生活也打破了羅馬一直以來的傳統。羅馬上流社會裏,女子改嫁通常為淨身入戶,並不攜帶與前夫所育子女。然而屋大維不僅接受莉薇婭,也接受了她與克勞狄烏斯所生的兩子。或許童年時期遠離母親在祖母撫養下長大的痛苦記憶,使得他對兩個孩子產生出溫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