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結盟對付屋大維(前42-前30年)(6)(1 / 2)

凱旋將軍駕著羅馬式的四匹高大白馬拉的戰車,在埃及民眾和希臘裔埃及居民的圍觀下,穿過亞曆山大港,停在王宮前。克婁巴特拉扮成伊希斯女神,坐在高高的黃金禦座上,在那裏等待著他。年屆48歲的安東尼,從未享受過象征羅馬男子最高榮譽的凱旋儀式。這次在異國的凱旋儀式,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克婁巴特拉禦座旁,擺著同樣由純金打造的寶座,空候著從戰車上下來的凱旋將軍。兩人手邊,並排安置著四個略小一號的寶座,是13歲的愷撒二世(小愷撒)、6歲的龍鳳胎以及2歲幺子的座位。龍鳳胎和2歲的幺子為克婁巴特拉和安東尼所出。

羅馬凱旋將軍,對民眾發表宣言,包含如下內容:一、因克婁巴特拉曾與愷撒有過正式婚約,他們的孩子——13歲的托勒密·愷撒——確為愷撒嫡子。

二、克婁巴特拉為女王,同時托勒密·愷撒為國王。三、將幼發拉底河以東的亞美尼亞王國、梅迪亞王國及帕提亞王國賜予6歲的亞曆山大·赫利俄斯;將昔蘭尼加和利比亞兩國賜予克婁巴特拉·塞勒涅。此外將敘利亞和奇裏乞亞,即幼發拉底河至達達尼爾海峽(今)的敘利亞和小亞細亞賜予2歲的托勒密·菲拉迪魯法奧斯。

四、包含以上全部領土的埃及帝國由克婁巴特拉和托勒密·愷撒共同統治。以上消息傳到羅馬人耳中無異於掀起了驚濤駭浪。據曆史學家記載,克婁巴特拉可謂一時風頭無二。僅僅是羅馬將軍的安東尼,為了滿足心愛的女人,居然敢將羅馬霸權統治下的整個地中海世界的東半部分,以及羅馬行省和同盟國相贈。克婁巴特拉此時並不僅僅是安東尼的愛人,還是一國之君。但她索求並坦然接受這一切的行為,卻完全不像君主所為,不知是否已被極度的自負蒙蔽了雙眼。

安東尼公布上述決定的同時,往羅馬送去兩封信:一封給屋大維婭,要求離婚;一封給屋大維,要求正式將羅馬世界東西兩部分分而治之。

當大多數羅馬人都被安東尼的行為震驚到無語時,屋大維依舊保持了冷靜。這位已經30歲的領袖,既沒有正麵回答安東尼任何要求,也沒有拒絕與斥責。他利用現任執政官的地位,立刻召開元老院會議,會上通過如下決議:

一、公元前43年結成的五年為期的“後三頭政治”,到公元前38年已經續約,同樣仍以五年為期。此後不再進行第三次續約。

二、安東尼在埃及作出的所有決定,均未通過元老院會議審議,因此無效。三、將羅馬世界一分為二的提議與愷撒遺願背道而馳,故不列入會議議題。

在處理完安東尼的要求後,屋大維立刻回到了伊利裏亞戰場。屋大維深知與安東尼的較量早晚會爆發,因此製伏伊利裏亞地區極為必要。之後在與安東尼的初步較量中,輿論宣傳戰比真刀真槍的戰爭更為有效。愷撒的年輕繼承人,深知伺機而動的道理,也懂得不可僅僅坐待良機。宣傳戰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策動整個羅馬世界反對安東尼,反對克婁巴特拉。雖然此前通過元老院會議結束“三頭政治”,成功地剝奪了安東尼的正式地位,但這還不夠。煽動起民眾反安東尼、反克婁巴特拉的情緒,烘托他們的對手——屋大維——立場的正確性,是非常必要的。

走向大決戰

年僅18歲就成為了愷撒繼承人,從那時起一直身挑重任的屋大維到公元前33年秋已進而立之年。盡管軍事方麵他一直沒有突出表現——正如愷撒當年預見的一樣——但強烈的責任心和頑強的意誌是他被愷撒選為繼承人的重要因素。此外,當年愷撒為彌補他的軍事能力缺陷指派給他的輔臣阿格裏帕,現今業已年滿30歲。17歲開始培養的能力如今正值收獲季節。象征著完全掌握羅馬西部世界的伊利裏亞戰役的成功,就是兩人天衣無縫配合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