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結盟對付屋大維(前42-前30年)(5)(1 / 2)

另外,安東尼遠征帕提亞的目的已經從確立幼發拉底河防線變成了占領帕提亞。這一點雖然他並未對部下言明,但那些隨征的東方諸城邦王侯們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們俱不願為了埃及女王私欲協助羅馬軍隊,轉而投向帕提亞。原因顯而易見。倘若遠征是為了鞏固羅馬的防衛,那麼遠征成功自然能保各自城邦安泰。

但若遠征是為了占領,那麼帕提亞之後,自己的地位也將不保。根據羅馬的傳統,征戰時除了羅馬自身軍團作為主力參戰外,也會召集遠征地域周邊的諸侯國及各部落派出支持力量。即便強大如愷撒,也不敢輕視羅馬與同盟部族建立的共同體製。安東尼卻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在戰鬥前反而沒有進行必需的政治外交聯合。倒不是因為時間倉促,而是他根本沒有意識到政治外交的重要性。此外,克婁巴特拉對此等事關成敗的基礎也一無所知。

結果形勢急轉直下,中東聯盟反倒站在帕提亞一邊,聯合對抗羅馬。安東尼畢竟隻擁有軍團長的才能。在忠實地執行總司令的指令方麵,安東尼確實是個人才,然而在遠征帕提亞中能否擔任總司令,卻不由經驗決定,天生才能和氣度才是關鍵。此外,曾經婉言笑語“小小魚兒豈能入您法眼,您之所釣必為王國大陸和城市”的克婁巴特拉真如傳言一般智慧嗎?克婁巴特拉的確精通希臘文與拉丁文,並能將埃及本土語言運用自如,但語言天分是否能與智慧畫上等號?

接下來筆者將用簡短的語言大致描述安東尼自公元前36年3月至同年10月末的遠征過程。之所以簡略,是因其並不值得長篇大論。

平安抵達幼發拉底河西側的安東尼大軍,自渡河後,連遭不測。帕提亞軍隊沒有直接對羅馬大軍發起攻擊,轉而攻向了羅馬的運糧隊,並全殲了押運糧草的兩個軍團,奪取軍需,燒毀攻城器具。隨後又集中兵力截斷了羅馬軍的補給供應道路。

安東尼隻好下令現地籌糧。於敵地籌糧顯然要付出代價。許多東方諸城邦的士兵在外出籌糧後再沒能回到營地。

8月,酷熱的天氣加上水糧不足,迫使安東尼不得不考慮撤退。然而自尊又不允許他下令退兵。在作戰大會上,他最終力排眾議,以總司令的身份壓下大多數人撤退的主張,下令進攻。

帕提亞勉強應戰,未能擊退羅馬重裝步兵,反而自損80名騎兵。帕提亞此後再不應戰,改為采取遊擊戰的方式消耗羅馬軍的耐心和實力。

10月,帕提亞所在的中東沙漠地域進入了晝夜溫差大的季節。安東尼終於決定撤退。撤退之行異常艱苦。安東尼憑借自身武將才能,雖沒有重蹈當年克拉蘇軍團的覆轍,但在向北迂回途中,受到帕提亞軍隊的輪番襲擊,損失8000名士兵。

11月,逃回安息城的羅馬大軍,主力軍團士兵隻剩下三分之二。這次遠征沒有進行過一次像樣的戰役,也沒有用上之前精心準備的攻城武器。安頓後,安東尼急忙派特使傳消息邀克婁巴特拉前來。這個絕望的46歲男人,此時大概隻能在心愛女子懷中才能求得安慰吧。

遠征帕提亞失敗的消息,不到一個月就傳遍了羅馬。屋大維彼時和阿格裏帕正集中全力收服亞得裏亞海東部沿岸的伊利裏亞地區。由於關係到對亞得裏亞海製海權的控製,這場收服顯得異常重要,因此他並無餘力其實也並不願意援助安東尼。但安東尼的妻子屋大維婭聽到消息後,立刻購入大量支援物資,準備必要的軍用資金,並親自率領雇用來的2000名士兵前往與安東尼會合。屋大維婭認為自己是安東尼的正室,幫助身陷困境的丈夫,是妻子的責任與義務。

然而當她到達希臘的雅典時,收到了安東尼的親筆信。信中言明物資和資金留下,而命屋大維婭返程。此時的屋大維婭仍唯夫命是從,順從地回到羅馬。

得知此事,屋大維怒極。他親自修書給姐姐,告訴她從此大可不必為安東尼盡妻子義務,也不必為安東尼守護家宅,更沒有必要撫養安東尼與前妻所生孩子。弟弟的憤怒和忠告,都無法改變屋大維婭的心意。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