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結盟對付屋大維(前42-前30年)(9)(1 / 2)

因此,在進行海戰時,隻有船槳有用武之地,帆則成了無用之物。有些司令官甚至會把拴帆的帆架安置於海戰戰場之外待命的物資輸送船上,以表明背水一戰的決心。這和參加比賽的高速小帆船上不會放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是一個道理。另外,即使船上放著風帆,也不會將繩子穿到升帆的滑輪上,因為那就等於告訴別人,隨時都準備升帆逃走。安東尼的士兵們在登船時之所以感到驚愕,是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戰船上放置著隨時都能夠升起的帆。

就在那一天夜裏,有十幾艘大船趁著黑暗逃走了。到8月末,當安東尼乘上大船,以及擁有大批隨侍奴隸的克婁巴特拉登上旗艦時,已有60艘以上約一個分隊的大船消失了。

公元前31年9月2日清晨,大決戰拉開了帷幕。根據海戰發生的地點,曆史上稱此次海戰為“亞克興角海戰”。

是日天氣晴好,東風與便。安東尼軍隊披著日暉順風而行,駛出了普雷韋紮灣。一切皆如安東尼所願。

憑借著自身船隻數量及馬力、噸位上的優勢,安東尼決定采用包圍戰的戰術。而屋大維的前陣總指揮阿格裏帕所使用的戰術也是包圍戰。他認為在普雷韋紮灣的狹窄入口處對敵人進行圍攻,可以彌補自己在船隻數量和馬力上的劣勢。從布陣階段開始,事事都按安東尼的意願順利進行。考慮到從普雷韋紮灣出發的順序,負責守護克婁巴特拉旗艦的全體埃及船隻都排列在位於中央位置的第二梯隊,安東尼所乘坐的船隻位於右翼。按照包圍戰術,他所指揮的是先頭部隊的右翼。

屋大維的軍隊在寬闊的海麵上排成弧形,嚴陣以待。屋大維坐鎮中央,軍事總指揮阿格裏帕的船隻位於左翼,正對安東尼的戰船。

海戰的前半階段尚在安東尼意料之中。利用風向和馬力優勢,安東尼的戰船迅速迫近敵軍。由於戰線的擴大,克婁巴特拉位居後方中央的旗艦也投入戰陣之中。海戰進入到第二階段,海麵上充斥著船隻衝撞聲和士兵們的呐喊搏殺聲。450艘船隻與400艘船隻的激烈對撞,全戰線陷入一片地獄般的光景。

此時,風向突然從東風轉為北風。38歲的克婁巴特拉不甘隻當觀戰角色,而是加入了指揮的行列。眼前地獄般的光景使得她從堂堂埃及女王跌落為一個普通的女人。她沒有下令突擊,而是下令揚帆撤退。

巨大的紫色風帆瞬間鼓脹起來,槳手們也全力劃槳。守護旗艦的60艘戰船也全部逆風起帆,追隨著南逃的旗艦而去。

見此光景,右翼指揮安東尼瞬間忘記了武將身份,下意識地也揚帆追隨克婁巴特拉而去。在他逃離戰場回望之際,他棄之不顧的船隊已被阿格裏帕團團包圍,處在普雷韋紮灣狹窄入口處來不及逃脫的船隊全部高舉船槳投降。見此情安東尼普雷韋紮灣普雷韋紮灣景,安東尼伏在船尾,動彈不得。此時他的腦中也想不起要前往待命於帕特雷的陸上部隊了。古代的史學家曾毫不留情地評價道:“作為男人,他的生命在這一瞬間已然終結。”

羅馬軍隊俘虜了逾300艘戰船。屋大維饒了所有士兵的性命,卻將所有埃及戰船的船首切斷,將船身全部焚毀。

安東尼的陸上部隊在帕特雷足足待命了8天。沒有收到安東尼任何消息的士兵們終於在第九天向屋大維投降了,此前屋大維曾允諾饒恕他們性命。

克婁巴特拉本身大概也沒有打算逃走,或許她是在執行作戰會議上的那個決議,也就是在海戰作戰失敗之後逃回埃及,待機再戰。

然而她在錯誤的時間執行了這一決定,並且事先也沒有和安東尼有任何商量,就隨意地做出了行動。戰場不是慶典會場。如果僅僅因為聽到慘叫就變得驚慌失措,她就應該守在亞曆山大的皇宮,而不應跑到戰場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