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奧古斯都統治前期(前29-前19年,34-44歲)(3)(1 / 2)

公元前45年,愷撒擊敗了以龐培為首的元老院體製堅持派,將元老院議員的人數從蘇拉改革以來的600人增加到了900人。愷撒通過增加議員的人數,實施了元老院的改革。改革後的元老院,新成員中除了行省的羅馬公民之外,還有不少剛被愷撒征服的中北部高盧的部落首領。習慣了異族同化的羅馬人也對愷撒的這種激進的做法感到吃驚,特別是以西塞羅、布魯圖等為首的一向以高貴血統為榮的議員們,不滿情緒尤其強烈。

愷撒遭到暗殺之後,安東尼陰謀篡權奪位,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他提出了再度增員的要求。安東尼自知影響力不夠,佯稱這是愷撒生前決定的人事,硬行闖關通過。對那些新任議員,就連一般的平民都嘲笑他們是“冥界派來的議員”。

屋大維掌權之後,他不僅赦免了對手安東尼派的所有議員,而且準許他們全體複職。內戰結束、恢複和平時的羅馬,元老院議員的人數已多到議會大廳容不下的程度,據說超過了1000人。屋大維決心將議員人數減至600人。

首先,屋大維親自出馬,勸說一部分議員主動提出辭呈。出乎意料的是,這些人爽快地答應了。我猜想這些人大概都是被愷撒降伏的高盧人。畢竟,比起純正的羅馬人,他們屬於弱勢的異族。再者,一直都有傳聞說愷撒的被殺和這些高盧人有關,對這些傳聞,屋大維是不會掉以輕心、坐視不管的。

元老院議員在現代就相當於國會議員。無論古今都算是國家精英。自屋大維趕走高盧人之後,行省人就再也沒有機會進入元老院,成為國家精英。一直要到90年後,克勞狄烏斯皇帝時代,禁令才得以解除。這件事也成為了後世研究者評斷屋大維比愷撒保守的論據之一。

屋大維通過“談心”活動,成功地減去了70人。因為形式上這些議員們是主動辭職,所以屋大維也沒有忘記投桃報李。但凡有國家主辦的體育競技活動或者劇場演出時,都為他們保留了和現職議員同等的席位。

接下來的140位議員,屋大維采取了強硬的手段,剝奪了他們在元老院的議席。這些人是在愷撒遭暗殺後的混亂時期進入元老院的,甚至有些奴隸身份的人,靠著巴結依附權貴也當上了議員。驅除身份不符的人,正合了那些世代元老院階層的心意,他們當然是舉雙手讚成。被強行剝奪了議席的人是沒有任何回饋的。

至此,屋大維已成功地減去了210人,但距離600人的目標,還多了200餘人。於是他通過以下的方式,作最後的努力。首先,他和另一位執政官阿格裏帕挑選30人,再讓這30個人選出其他的30人;被選中的30個人,另外再選30人,直到人數達到600人為止。

羅馬自建國以來,元老院的議員人數一直定在300人。蘇拉實施改革時,將人數增加到了600人。之後的愷撒更勝一籌,達到900人。兩人不同的是,蘇拉意在強化元老院體製,而愷撒則是為了打破元老院體製。屋大維將元老院的議員人數恢複到600人,進一步提升了他在元老院的好感度,甚至連共和派的人士都認為,屋大維的此項舉動證明了他對元老院的尊重。沒料到,在第二年,年輕的統治者又做了一件令共和派們欣喜若狂的事情。

恢複共和宣言

公元前27年1月13日,在座無虛席的元老院,屋大維發表了恢複共和的宣言。

屋大維不擅長即興演講,特別是重要的場合,都是按照事先準備好的稿子發表演說。這一天想必亦是如此。

屋大維死後才公開的《奧古斯都功德碑》亦稱《功業錄》(Res Gestae)中,有一段相關的記事:

平息內戰後,經國民一致同意,我掌控了所有的事物。在我第七次擔任執政官時(公元前27年),我將我的所有權力轉交到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的手裏。

在其他史料中,對那天的場景是這樣描述的:鏟平了布魯圖、打敗了安東尼的屋大維,此刻像一位戰場歸來的戰士,放下武器,卸下盔甲,站在元老院議員們的麵前,發表了演講:

集中在我身上的一切權力,今天全部還給你們。我宣布,所有的武器、法律的執行以及羅馬版圖下的所有行省,全部歸還給元老院和羅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