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的美不僅在外貌,當他說話或者聆聽時,他身上散發出的那股靜謐和清朗的氣息,比他端正的臉更有魅力。
古羅馬的史學家蘇維托尼烏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曾描述過奧古斯都是“難得的美男子,但不愛打扮”。或許正因為天生俊美,他不用花心思裝扮自己。不過,35歲就站在人生頂峰的奧古斯都,很清楚這份美貌的功效。
盡管古羅馬的雕像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風化或破損,後來又遭到基督教徒的破壞,還是有可觀的數量遺留至今,其中最多的就是首位皇帝奧古斯都的雕像。羅馬帝國的全境都發現了他的雕像,可見當時製造的數量之多,而且派發到了全國各地。
留存下來的奧古斯都的雕像,除了有一尊懷疑可能是他晚年時期的之外,其餘都是他40歲前的形象。奧古斯都長壽,活到了77歲。且不論晚年,就是在他45歲通常被古羅馬人認為壯年期的雕像竟然也沒有被發現。何況,壯年期的奧古斯都,無論在公務還是私生活上,都是一帆風順。將自己成熟時期的形象保存下來應該更加合情合理。蘇維托尼烏斯曾說過:奧古斯都的魅力到老都沒有衰退。
我想,奧古斯都是有意將自己的公眾形象限定在30歲的青年期。他的責任在於實現愷撒生前描繪的藍圖。愷撒很晚才開始“光榮的公職”生涯(他隻有50多歲的雕像),相對於愷撒非凡的個人魅力,彰顯自己的年輕,是奧古斯都呈現自己存在感的最有效的手法。而且,奧古斯都想要為他的新生羅上、中圖:奧古斯都頭像;下圖:刻鑄在奧裏斯金幣上的奧古斯都側麵像(公元前2年-公元1年左右)馬,樹立一個和平、開朗、沒有侵略性的國家形象,充滿活力的30歲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擊敗安東尼登上權力最高峰的奧古斯都,正在使用他手中的權力,建立一個羅馬的新秩序。這個新秩序的特性,在看似與之無關的雕像、貨幣中都有顯示。
作家眼中的奧古斯都
羅馬曆史上,奧古斯都的重要性僅次於愷撒,準確地說是不相上下。由20世紀一批頂尖的專業研究者的論文編輯而成的《羅馬通史》中,有關奧古斯都的篇幅可以與愷撒的匹敵。可見,奧古斯都的一生既有寫成詳細傳記的價值,且內容也不乏魅力。
事實上,有關奧古斯都傳記的數量非常少,大概不足愷撒的十分之一。這些傳記圖書基本上都是由研究者們所著,作家幾乎沒有寫過奧古斯都,至少著名的作家沒有相關的作品。這其中必有理由,我推測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奧古斯都不是能引發作者寫作衝動的人物。我再次強調,他不是一個乏善可陳的男人,他有足夠的魅力,但不是那種會令人熱血沸騰的魅力,他沉穩的特性反而會使人越發清醒。前一種魅力叫人感動,而後者令人敬佩。這大概就是打下江山和穩住江山的男人的不同之處吧。
所有的文字工作者都知道,筆下人物的魅力是激發創作熱情的重要因素,隻有心靈被深深地打動,作者才有可能寫出超越自己的作品。
日本的出版界有一個定律:有關織田信長的書一定暢銷。這雖然和喜歡織田信長的讀者居多有關,不過我認為,日本的曆史人物中,織田信長的個人魅力特別能夠激發作者的創作熱情。這種熱情驅使作家創作出不同於以往的作品,對喜愛信長的讀者而言,有新佳作誕生,當然是願意一睹為快。
第二,和愷撒相比,奧古斯都的生平事跡比較難以敘述。奧古斯都在政權地位穩定之後的晚年,曾經提筆寫過回憶錄,結果中途放棄。有研究者認為,這是他不願意被人拿來與愷撒的好文筆作比較,我倒是覺得,這是因為奧古斯都無法準確地概述自己的一生,索性把手稿扔進了垃圾桶裏。
那麼,奧古斯都的傳記究竟難寫在哪裏?這主要是因為奧古斯都不是一個按部就班行事的人。我以作畫為例來說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