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裏,大家都會對《功業錄》中奧古斯都所言及的“我的威信雖在萬人之上,但我的權力從未超越過任何一位同僚”苦笑不已吧。那個時候,內閣中的元老院成員已從15人增加到了20人,不過元老院對於國政的影響力已經不是人數多寡的問題。即便如此,元老院對於能有20位議員抽選入閣還是十分滿意。
奧古斯都通過獲得護民官特權,確立了作為領導者,應該說作為皇帝的公認的地位。有關公認這一點,從他之後的各代皇帝的公式名稱都叫“奧古斯都”可以證明。
羅馬皇帝的公稱是:凱旋將軍·愷撒·奧古斯都·護民官·特權(Imperator Caesar Augustis Tribunicia Potestas),融名字與特權為一體。
走到了這一步,如果是一位平庸的皇帝,勢必會做出一些比如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的宮殿之類的放縱的事情。然而,40歲的奧古斯都真可謂是愷撒名副其實的繼承人,他和愷撒一樣,對聚斂私財完全沒有興趣。他仍然住在位於高級住宅區卻十分素樸的房子裏,為提高帝國整體的經濟實力,正著手進行貨幣製度的徹底改革。貨幣製度看似是個經濟問題,實際上與羅馬帝國的安全保障也息息相關。
貨幣改革
長久以來,羅馬的通用貨幣隻有銀幣和銅幣兩種。雖然也有金幣,但是作為凱旋儀式或其他重要時刻特別打造的紀念幣,一般的人很難有機會得到,在實際流通中很少使用。或許這也反映了羅馬共和時期的經濟實力。不管怎麼說,金幣的確是存在的,而且是百分之百的純金,有總比沒有來得好,隻不過它不是廣泛流通的一般意義上的貨幣。
將金幣定為通用貨幣的是愷撒。這是預計到國家經濟實力將呈上升趨勢而製定的政策。在經濟方麵,愷撒同樣也有著高度的前瞻性。
愷撒規定,1枚金幣兌換12枚銀幣,金幣、銀幣的鑄造權歸終身獨裁官本人所有,銅幣的鑄造權則依然歸屬元老院。
愷撒的貨幣政策因他遭暗殺而中斷,奧古斯都重新開啟了對貨幣製度的改革。奧古斯都在權力和時間上都比愷撒來得充裕,因此他的改革全麵而且徹底。盡管之後隨著帝國經濟實力的變化,貨幣的含金量不斷地有所調整,奧古斯都製定的貨幣製度一直延續了300年,直到公元4世紀。
奧古斯都在公元前末期,即羅馬帝國的初期,大力推進貨幣改革,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通過建立堅挺而且可信賴的流通貨幣,活躍帝國全境的經濟。
奧古斯都製定的貨幣製度,就是我這種對經濟一竅不通的人,也看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1阿斯金幣=25第納爾銀幣=100塞斯特斯銅幣。金、銀、銅三種貨幣之間有著簡單明了的交換關係。
任何製度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趨複雜,所以製度的基礎部分越單純越好。
第二,當我研究這個從愷撒開始、奧古斯都貫徹落實的羅馬貨幣改革時,我曾經的一個想法似乎得到了證實,那就是:經濟學家可以不懂政治,而政治家必須了解經濟。
奧古斯都的貨幣製度改革的最關鍵部分,在於貨幣的麵額與製作材料的價值的等同性。如果不能維持兩者的一致性,羅馬的貨幣就不能成為長期的基礎貨幣。
奧古斯都清楚,貨幣是不受羅馬皇帝或者羅馬軍隊左右、隻忠實於經濟規律的“動物”。為了不讓這隻動物胡作非為,在紙幣還沒有產生的那個時代,隻有保持它的麵額與其原材料價值的一致性。
第三,由奧古斯都發行、隨後延續了300年不變的這些貨幣,隻是羅馬帝國的基礎貨幣,並非是帝國全境的共通貨幣。我們從百年後的希臘曆史作家普魯塔克(Plutarch)的著作中可以發現這一點,羅馬時代的希臘人的作品中所奧古斯都實行的貨幣改革製度(自公元前23年起)說明:*磅(libra)古羅馬重量單位,1磅=327.45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