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奧古斯都統治前期(前29-前19年,34-44歲)(15)(1 / 2)

第二,參選無薪“光榮的公職人員”的候選人,必須擁有不低於百萬塞斯特斯的資產。這個金額和元老院議員的財產要求相同。如果不具備這個經濟能力,既不能被提名,也沒有做元老院議員的資格。不過,如果有人除了經濟以外,其他條件都符合參選的話,奧古斯都會慷慨解囊、鼎力相助。

僅憑以上這些約束,就能杜絕選舉中的違法行為嗎?事實上的確得到有效的控製。同買選票行為橫行的愷撒時代相比,奧古斯都時代選舉的透明度的確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這並非是因為奧古斯都執政的40年間,羅馬人的倫理觀大有提升,也不是因為候選人在乎保證金,真正的理由是,縱使候選人花錢買選票得到了公職,也不會因此獲得經濟上的利益。以往羅馬仕途之路,首先當選為財務檢察官,期滿之後可以得到元老院議席,然後參選法務官,接著是執政官,最終目的是行省總督。可是,奧古斯都免除了原本屬於行省總督的征稅權,交由專門的皇帝監察官負責管理,這樣,行省總督再也沒有像共和時期那樣的機會,在任期內中飽私囊、囤積私財。所以說,選舉透明度的提升,主要是因為公職人員失去了因權力而生的經濟利益。

不過,羅馬傳統上的“光榮的公職人員”的理念仍然健在。相比於積累財產,還是有很多人更願意為國家作出無私的奉獻。人總是追求精神層麵的滿足,何況還有虛榮心作祟。一般的民眾也把一年一度的選舉當成節日,選舉的幾天裏,尤利婭選舉會場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奧古斯都的選舉改革政策中,依然保留了愷撒時期設定的執政官2人、法尤利婭選舉會場和阿格裏帕大浴場的平麵圖(想象圖)(圖中的萬神殿是經過哈德良皇帝改造後的平麵圖)務官16人的人數。不過,愷撒設定的40人的財務檢察官則改回了之前蘇拉所定的20人。這也是奧古斯都對元老院采取的懷柔政策之一。盡管蘇拉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但他極力推行強化元老院的政策,讓元老院將他視做恩人。雖然財務檢察官的人數減少了一半,但作為“光榮的公職人員”入門官職的財務檢察官的年齡限製也由原來的30歲降到了25歲。這並非是出於政府官員年輕化的考慮,而是為了拉大財務檢察官和元老院議員的資格年齡的差距。因為元老院議員的資格年齡是30歲,如果財務檢察官也定在30歲的話,退職之後就可以自動進入元老院。如果是25歲的話,財務檢察官從任期屆滿到進入元老院還需要等待4年。這4年的時間,可以讓奧古斯都慢慢考核此人是否適合進入元老院。

即使在共和時代,官僚任職期滿之後也不是就能自動當選元老院議員的,必須經過監察官的討論決定。唯一例外是護民官,可以在任職期滿後無條件地成為元老院的議員。這也是籠絡平民的一種手段。

元老院是國家精英的聚集地,因此掌握元老院議員審定資格的監察官,在共和時代有著很大的權力。要成為監察官,不僅要做過執政官,甚至還要有行省總督的經曆。通常都是由元老院中的實力派人士擔任。這種由元老院負責審查、決定羅馬國家精英後備軍的製度,自然不會逃過始終倡導“打倒元老院”的愷撒的法眼。他廢除了這項製度,審定的權限歸他本人終身獨裁官所有。

奧古斯都繼承了愷撒的權力,行事方式卻不同。愷撒對那些年齡不低於31歲、任職期滿的政務官,會立即作出是否有資格進入元老院的審定,並且馬上宣告結果。奧古斯都卻將審定的時間拖延至4年,相比於愷撒一錘定人終身的做法,奧古斯都這種時間差的處理方式,緩和了人們的觀感,淡化了世人對他獨攬大權的印象,這正是他深謀遠慮的地方。

總而言之,羅馬的選舉,要選出執政官2名,法務官16名,財務檢察官20名,合計38名的國家要員,候選人超過名額數倍以上,選戰聲勢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羅馬時代的“通報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