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在希臘期間,不管是亞該亞的省會科林斯(Corinth),還是馬其頓的省會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ca),他都從未涉足。他好像一直留在雅典,奧古斯都不像愷撒,喜歡輕車簡從、四處巡視。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對愷撒生前規劃的打通科林斯地峽、聯結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和愛琴海的計劃完全沒有興趣。如果他去了科林斯,一定會去現場視察考證工程實施的必要性。愷撒生前計劃過多種建設項目,像科林斯地峽那樣,要等到19世紀才得以實現的工程,為數並不多。史料上沒有奧古斯都在雅典召集研究者、增加學識的記載。他18歲就卷入了政治鬥爭的旋渦,想來是很少會有充裕的時間去靜心學習、提升教養。如今到了42歲,又有堆積如山的國家大事等著他去處理,估計他不會有聚集文人墨客談天說地的閑情逸致。
奧古斯都重建希臘的構想,包括建設自治城市、殖民城市,以及聯結這些城市的道路網。
自治城市基本上就像一個城邦國家,擁有獨立的貨幣鑄造權,當然也不征收行省稅。在希臘,有雅典、斯巴達、奧古斯都建設的尼科波裏斯(Nikopolis)等,總共不到10個特別自治區。雅典和斯巴達之所以能享受這個特殊的待遇,是因為曆代的羅馬統治者都非常尊重這兩座希臘最著名的城市的曆史。
殖民城市是羅馬退伍軍人移居的城市,因為是羅馬公民居住地,自然沒有繳納行省稅的義務。
希臘的公路修建,是將原本隻有一條埃格納提亞大道(Via Egnatia),向縱深擴展,形成一個聯結所有自治城市和殖民城市的交通網絡。這種羅馬式的道路形同現代的高速公路。
奧古斯都堅信,隻有發展經濟才能複興希臘。他在雅典市區的北麵,建造了一座圓柱環繞的市場,贈送給雅典市民。作為回贈,雅典在衛城(Acropolis)上建立了一座神殿,獻給羅馬和奧古斯都。神殿中,矗立著奧古斯都和阿格裏帕的雕像。
非常有趣,羅馬人贈送的禮物是“貿易中心”,而希臘人的回禮則是神殿和雕像。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地中海地區這兩大文明古國不同的民族性。
從神殿裏並立的奧古斯都和阿格裏帕的雕像可以推測,那一年,阿格裏帕可能來到雅典和奧古斯都會合,就東方重整計劃的有關任務進行了交接。奧古斯都之後從雅典前往東方的時候,阿格裏帕並沒有同行,他在雅典交了接力棒後,直接返回了首都羅馬。陪伴奧古斯都東行的是年輕的提比略。對自己的身體沒有自信的奧古斯都唯一的健康法,就是不勉強行事,能讓人代勞的事盡量交給別人。
雅典冬冷夏熱,公元前21年的冬天,奧古斯都是在氣候溫暖的薩摩斯島上度過的。薩摩斯島是鄰近小亞細亞西岸的一個島嶼,對奧古斯都而言,逗留此地,為下一年(公元前20年)即將展開的東方重整計劃作準備,比待在希臘本土來得更加方便。
從飛機上俯瞰古代稱做“亞細亞”的現今的小亞細亞,滿目是連綿不斷的荒丘野嶺。這樣一個地方,竟然曾有過你爭我奪的曆史,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一旦改坐汽車,行駛在陸地上,感觀就大不同了。這裏雖然沒有廣闊的平原,但是農田散布,水源豐沛,山丘以外的地區氣候溫和,是一個素樸而富饒的地方,尤其是希臘人開發的黑海沿岸、麵臨愛琴海的愛奧尼亞(Ionia),以及位於麵向敘利亞和埃及的小亞細亞南部,經濟水平都不低於敘利亞和埃及。
小亞細亞從公元前5世紀的波斯戰爭到200年後被亞曆山大大帝占領,經曆了波瀾壯闊的曆史。這裏的民族構成像其曆史一樣,也是相當錯綜複雜。原住民的亞洲人務農,由來已久的希臘移民從事商業和手工業;還有同樣是移民的波斯人,以及作為雇傭兵而來、之後定居在此的凱爾特人(Celt),再加上小亞細亞東北一帶的亞美尼亞人和帕提亞人,可謂是多人種、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恰似羅馬帝國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