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奧古斯都統治前期(前29-前19年,34-44歲)(20)(1 / 2)

愷撒及其後繼者奧古斯都的殖民政策持續性,人力、資源的分配必須均衡合理。不同於希臘人偏重沿海城市,羅馬人對內陸的開發也非常熱衷。加拉太行省的省會定在安卡拉(Ankara)。不用我說大家也能猜到,這裏也進行了羅馬式的基礎建設,築起橋梁和道路,形成了聯結核心地段的交通網。位於小亞細亞中部的加拉太,就這樣和平地被收為羅馬的行省。

當時,以萊斯博斯島為據點的阿格裏帕,東奔西跑十分活躍,而原本安心逗留在薩摩斯島的奧古斯都,也逐漸地擴大了他的視察範圍,似乎隻有在冬天才回薩摩斯島。那時他們兩人都是40歲出頭,共同肩負著鞏固帝國疆土的大業。

羅馬時代的敘利亞行省的版圖很大,包括了現在的土耳其東南部,以及敘利亞和黎巴嫩。居住著希臘人、腓尼基人(Phoenicia)以及閃米特人(Semite)等,民族構成十分複雜。當年由亞曆山大大帝的手下在這裏建立的塞琉古(Seleucus)王朝,因發生內亂而滅亡,龐培將這塊地區收為羅馬行省。由於這裏和大國帕提亞相鄰,所以有羅馬軍隊駐守。奧古斯都將這裏劃為皇帝行省,即使在平常,駐軍也達到了四個軍團的兵力。敘利亞行省的省會設立在塞琉古王朝時代的首都安提阿(Antioch)。當年愷撒在這裏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他深知安提阿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當奧古斯都來到安提阿,麵對林立的劇場、水道、浴場、會堂等各式各樣的建築和設施,他知道,對這裏隻需要保證其維持現狀,而他真正需要做的,是那些愷撒沒來得及整頓的重要地區。

敘利亞行省的最大特征是,一麵與鄰國帕提亞為敵,一麵又和它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夥伴關係。因此,即使麵對強敵,也不能築起銅牆鐵壁,隔絕來往,否則就等於切斷了敘利亞的經濟命脈。因此,在部署軍隊駐地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沙漠中的綠洲城市的開發。如果這些城市的安全沒有得到保障,那些商隊都會改走其他的路徑。

奧古斯都在赫裏奧波利斯(現巴貝克,Baalbek)建立了軍事基地,為了讓駐守邊境的士兵們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下令在基地內建設了各種公共施。就這樣,羅馬文明滲透進了黎巴嫩的山區,不過它並不能滲入當地人民的心靈。當地人和以往一樣,信奉巴爾神(Baal),這裏的地名從希臘語的“赫裏奧波利斯”改為“巴貝克”,也足以證明巴爾神始終是當地人民信奉的神靈。

對於商隊行徑通路的沿線各個城市的開發,在奧古斯都時代,首先集中在大馬士革和帕爾米拉(Palmyra)。這塊沙漠地帶,散布著五個小王國,羅馬和他們都結成了同盟關係。羅馬希望這些小國能在羅馬敘利亞行省和帕提亞王國之間,起到一個緩衝作用,其中大馬士革和帕爾米拉,無論是作為緩衝的核心,還是作為通商路徑發揮其功效,都處於最好的位置。

羅馬人一定在安提阿-帕爾米拉之間、帕爾米拉-大馬士革之間、大馬士革-貝利圖斯(現貝魯特)之間,以及貝利圖斯-安提阿之間,鋪設了道路,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奧古斯都的行省政策,除了繼承了傳統的羅馬統治方式,或者隻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地區的開發,他也對一些既定的政策作了相應的調整。

在距離貝利圖斯不到50公裏的地中海沿岸,有著兩座腓尼基時代就存在的古老城市,西頓(Sidon)和提爾(Tyre),無論是最初將敘利亞-巴勒斯坦一帶納入羅馬行省的龐培,還是之後確立了羅馬在這個地區統治地位的愷撒,都指定西頓和提爾為“自治城市”,同意它們的自治。但是在愷撒遭到暗殺、羅馬陷入混亂的期間,這兩個地方曾經興起過反羅馬的風潮,發生過殺害羅馬商人的事件。奧古斯都剝奪了這兩座城市作為“自治城市”的資格,降格為敘利亞行省內的一市。這就是日後奧古斯都的羅馬帝國的統治方針——可以給予自由,但不能背叛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