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段雕刻的則是諸神和人的群像。進入祭壇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邊的壁畫。壁畫上逃出一片火海的特洛伊城、經過持續不斷的亡命旅程、最終登陸意大利的埃涅阿斯,在羅馬傳統的家神珀那忒斯(Penates)神麵前發誓:“這裏將是我的終焉之地。”特洛伊人和美神維納斯所生的埃涅阿斯因為是希臘人,所以雕像上的他是下巴蓄須的希臘人的容貌。羅馬人正好相反,沒有蓄須的習慣,因此兩位代表珀那忒斯神的年輕男神就沒有胡子。
在埃涅阿斯和珀那忒斯神之間,還有埃涅阿斯兒子的雕像,但如今浮雕已經破損,模糊不清。這個人才是尤裏烏斯一族的創始人,雕像正是為了彰顯身為愷撒養子的奧古斯都的尊貴、正統和擁有悠久曆史的出身。
祭壇左則壁畫的浮雕,除了小部分之外,都已不知去向。根據殘留部分而複原的壁畫看,浮雕呈現的場景是:給幼小的羅穆路斯和瑞摩斯喂奶的母狼和發現了這兩兄弟並撫養他們長大的羊倌,以及看見孩子被羊倌收留而感到安心的兩兄弟的父親馬爾斯天神。
埃涅阿斯以及羅穆路斯、瑞摩斯和狼的故事,是有關羅馬建國的各種傳說中最著名的一則,它絕對有資格雕刻在祭壇正麵的左右兩側。
在敘述人群雕像之前,我先把諸神像一一述清。正麵牆的背麵也是天神的雕像,不過這兩麵牆都是女神。
從正麵繞到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左側的壁雕是坐在中間、兩手各抱一個幼兒的大地女神特勒斯,她的兩邊分別坐著掌管風和水的女神。懷抱兩個幼兒的女神象征多產,三位女神的腳下是一片麥田以及散落其間的牛羊,這無疑是表達大地賜予人類的恩惠。
以正殿的出口為中心的兩邊牆壁上也有雕像。如今,右牆上的浮雕幾乎消失殆盡。考古學家根據僅存的一些石片分析,判斷浮雕應該是模仿希臘神話亞馬孫(Amazones)部落女戰士的代表國家的女神羅馬。共和時代的貨幣上羅馬就以女神的形象出現過,不過,建造奉獻給女神羅馬和奧古斯都的神殿則是在進入帝國時代之後才開始的。那個時代,連行省也建立了不少這樣的神殿。以女性作為國家的象征,是因為對那些出生在羅馬、長大後離開祖國、直到死後才魂歸故裏的男人們而言,國家就是母親。
人類的浮雕像則刻在左右兩側,離諸神不遠也不近。這種安排絕妙地體現了羅馬多神教的精神。古羅馬人崇尚寫實主義,因此2000年後的我們有機會可以看到逼真的奧古斯都的“家族肖像”。
正麵的右側,即祭壇的南麵的壁牆上雕刻的是參加和平祈禱的隊伍。最初的四分之一的浮雕已經損壞得非常厲害,站在侍衛(Lictor)後麵的人隻剩下和平祭壇西南側浮雕:埃涅阿斯向珀那忒斯神奉獻犧牲和平祭壇東南側浮雕:懷抱兩個幼兒的大地女神特勒斯和平祭壇東北側浮雕:模仿希臘神話亞馬孫部落女戰士的女神羅馬和平祭壇西北側浮雕:給羅馬的建國者羅穆路斯和瑞摩斯喂奶的母狼和發現並撫養他們長大的羊倌以及他們的父親馬爾斯天神了臉部和左半身的一部分,但那肯定是奧古斯都。在和平祭壇建造期間,他就任了大祭司,因此,51歲之後的奧古斯都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國家祭祀活動的主辦人。
盡管浮雕已經模糊不清,不過我相信,奧古斯都用托加包住的頭上應該帶著月桂冠。不過看他臉上的線條和垂散在額頭上的頭發,讓人很難相信那是過了50歲的男人。站在奧古斯都的後方、中間隔著幾位祭司的阿格裏帕就是50歲的男人的形象。和他年輕時候的像相比,不由得讓人發出歲月流逝的感慨。而和阿格裏帕同年的奧古斯都的容貌卻依然停留在30多歲。如果和平祭壇能夠完整地保留下來的話,就可以斷定我對奧古斯都存心保留年輕時的容貌是一種形象作戰的論述是否正確。
束棒斧是古羅馬公權力的象征。肩扛著束棒斧的侍衛的後麵,是奧古斯都指名的共同統治者,也是奧古斯都的獨生女兒尤莉亞再婚對象的阿格裏帕。阿格裏帕17歲時由愷撒提拔,從此成為了不善戰鬥的奧古斯都的左膀右臂。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個人,就沒有今天的奧古斯都。然而,和平祭壇上阿格裏帕的雕像顯得異常蒼老,和他年輕時體格強壯、生氣勃勃的形象判若兩人。決定建造和平祭壇的那一年,阿格裏帕還健在,但在三年後的完工大典時,他已經不在人世。浮雕上阿格裏帕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了奧古斯都對這位生死之交的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