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奧古斯都統治後期(前5-公元14年,58-77歲)(1)(1 / 2)

祖父奧古斯都

公元前5年,58歲的奧古斯都似乎真的有些著急了。這一年,他的長(外)孫蓋烏斯·愷撒15歲,已經到了行成年禮的年齡。

沒了“中繼接班人”(提比略)的奧古斯都,明目張膽地向元老院提出申請,要求給予蓋烏斯“預備執政官”的職位,確保他在5年後就任執政官一職。

對元老院而言,“預備執政官”這種頭銜前所未聞,共和時代從未出現過類似的官職。即使是獨斷專行、最終就任終身獨裁官的愷撒,也沒有給予他的繼承人、當時17歲的奧古斯都一官半職,更不會把一個17歲的少年,安插進30歲以上才有資格加入的元老院。相比之下,奧古斯都為了15歲的外孫蓋烏斯,不僅新設了預備執政官的職位、提供元老院議員的席位,甚至還任命他為輔助大祭司的祭司。

此時此刻,奧古斯都世襲製的意圖已是“司馬昭之心”。在公元前後交替的這個時期,帝政並不等於世襲。由於元老院的大多數人隻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部分現實,所以他們始終願意相信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恢複共和的宣言。但是,他們之中還是有少部分人看清了真正的現實。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奧古斯都嘴巴上講共和,但他的大腦和手實際上都在為走向帝政而運作。但是,這些人也不得不承認,作為愷撒接班人的奧古斯都的確是一個有能之士,他是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將羅馬帶入了帝政。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奧古斯都可以完全不論能力,推行世襲製。何況,15歲的蓋烏斯資質平平,說白了就是一位平庸的少年。

無視於元老院的驚愕,奧古斯都的心思全放在了和自己流著相同血液的外孫子蓋烏斯和魯基烏斯的身上,除了他倆沒考慮過讓其他人繼位。特別是在他心目中的中繼接班人提比略開溜之後,更有必要盡早地確立兩人的地位。奧古斯都為魯基烏斯也作了安排,他在年滿15歲之後,也將和其兄長一樣,擁有預備執政官、元老院議員以及祭司的職位。除了賦予具有權力性的公職之外,還有必要提高兩位少年在一般大眾中的認知度。奧古斯都考慮建立一支少年團,讓兩個外孫子擔任“總裁”。不過,即使出於私心,奧古斯都也會以公共利益的形式將事情製度化。

提到“少年團”(Juventus)首先會令人聯想到意大利的足球隊尤文圖斯(Juventus)隊。尤文圖斯的名字的確來源於古羅馬拉丁語中的“Juventus”(青春、少年的意思。——譯者注),不過,奧古斯都建立的“Juventus”,不是足球隊,而是一個由9歲到17歲的少年組成、以強壯身體以及學習團隊精神為目的的組織團體。

“少年團”也並非是奧古斯都首創,類似的團體在蘇格拉底時代的雅典以及羅馬共和時期就已經存在。奧古斯都用他一貫的手法,擴大了組織的規模並且使之常規化。

“少年團”按年齡分為9-13歲和14-17歲兩個組。包括首都羅馬在內,本土的各個地方自治體都設立了這個組織。少年團的團員必須是羅馬公民,擁有公民權的解放奴隸的孩子也有機會加入。

每個少年團都有一到兩名教官和一名財務檢察官,負責指導和管理。少年團分成若幹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從小組成員中選出。

古羅馬時代的孩子,無論是請家庭教師還是去私塾,都是在上午讀書,午餐之後,孩子們便去所屬的少年團隊的體育館或競技場鍛煉身體以及學習、培養團隊精神。

有意思的是,這些少年團不是官方組織,是由私人讚助,奧古斯都本人就是首都羅馬某一少年團的讚助人。讚助人需要提供所有的體育設備,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然而,奧古斯都始終堅持少年團的私營化製度。讚助少年團,用古羅馬人的說法,是對公共事業的一種榮譽的奉獻,換成現代語言,就是回饋於社會。少年團的名稱大多冠以所在地的地名,但也有一部分團體用的是讚助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