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比略的首戰是在阿格裏帕的指揮下打西班牙戰役,而日耳曼尼庫斯則是跟隨著養父提比略在日耳曼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活,到了潘諾尼亞和達爾馬提亞戰役時,21歲的他已經作為將官,獨當一麵指揮戰鬥了。
鎮壓叛軍的行動開始的公元7年,已年滿18歲的阿格裏帕·珀斯圖穆斯,本應該隨軍參加這場戰役。無論是從這場戰爭對羅馬的重要性,還是他本人的特殊地位都應該如此。作為外祖父的奧古斯都也認為這是讓外孫子初試沙場的絕好機會。然而,奧古斯都並沒有送他的外孫子上戰場,準確地說,是沒能夠送上戰場。
那個時候的皇孫,凶暴的行跡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奧古斯都送外孫子去的地方不是潘諾尼亞戰場,而是普拉尼西亞島。普拉尼西亞島距離拿破侖流放的厄爾巴島(Elba Island)以南14公裏,現稱皮亞諾薩(Pianosa)島。皮亞諾薩島沒有珀斯圖穆斯的母親尤利婭流放的潘達特裏亞島那麼荒涼,島嶼麵積約11平方公裏,地下水源豐富,可以種植葡萄和橄欖樹。20世紀初期,意大利政府曾經在這裏設立過國營結核病隔離療養院,現在療養院已經廢止,但是島上還有一些農民和漁民居住的村落。盡管皮亞諾薩島的環境不錯,但不能和“世界之都”的羅馬同日而語,對於習慣了奢華生活的珀斯圖穆斯來說,這裏就是荒蠻的流放之地。他不僅不能回到本土,連厄爾巴島也被禁足。
然而,家門不幸並沒有就此結束。奧古斯都繼公元7年,流放了外孫子珀斯圖穆斯之後,第二年的公元8年,他又不得不將外孫女小尤利婭送上流放島。小尤利婭和她的母親尤利婭犯了同樣的罪——通奸罪。有關小尤利婭的通奸對象以及她的流放地,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不過,提倡建立健全家庭、將男女偷情行為定為犯罪的奧古斯都對於自家人的違法行為,應該是會作出嚴厲的處置。接二連三的家庭醜聞,讓這位具有高度責任感的皇帝感到羞愧難當、無地自容。奧古斯都對外孫子和外孫女的懲處,沒有行使公權力即法律,而是以外祖父以及養父的身份,動用了羅馬自古以來的“家父長權”的私刑。
當時未滿30歲的小尤利婭已經結婚,丈夫是貴族出身的埃米利烏斯·保盧斯(Lucius Aemilius Paullus Macedonicus),並且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如果不是70歲的老皇帝對小尤利婭的行為忍無可忍,不會殘忍到強迫母親離開孩子。一生執著於血脈傳承、對家人愛護有加的奧古斯都,這一生中受到的最大的背叛竟然來自他的血親,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天大的嘲諷和悲哀。
永不言棄的奧古斯都,將他唯一一位沒有發生問題的外孫女小阿格裏皮娜(Agrippina Minor)嫁給了他外甥女的兒子,即成為了提比略養子的日耳曼尼庫斯。這對表兄妹(他們雙方的母親是表姐妹關係)結婚之後,生下了三男三女,其中一人是第三代皇帝卡利古拉(Caligula),而卡利古拉的妹妹則是第五代皇帝尼祿的母親。
堅定不移的意誌原本是非常值得讚賞的品質,然而奧古斯都在血緣問題上的偏執已經到了執迷不悟的地步。執迷不悟往往是悲劇的開始。古代人認為,狂妄地想要自己操控命運的人,會遭到天譴。
詩人奧維德
公元8年奧古斯都的外孫女小尤利婭的流放,導致了詩人奧維德(Publius Ovidius Naso)的流放,這成為了拉丁文學史上的一大事件。
詩人奧維德突然收到奧古斯都的命令,因他寫了《愛經》(Ars Amatoria,亦譯《愛的藝術》),將被流放到位於多瑙河通向黑海入口的小鎮陶米斯(Tomis,現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Constanta)。這對於50歲的奧維德簡直是無妄之災。這部三卷本的詩集早在10年前就已經發表,為何事到如今才來興師問罪。羅馬沒有言論的限製,奧古斯都的父親愷撒的政敵西塞羅的作品不僅可以公開發表,作品集裏甚至還附有他和暗殺愷撒的布魯圖的來往書信。奧維德是羅馬第一個遭到流放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