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皇帝提比略(14年9月17日-37年3月16日在位)(9)(1 / 2)

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杜路蘇斯和侄子兼養子的日耳曼尼庫斯,提比略當然是一視同仁,他甚至賦予日耳曼尼庫斯僅次於自己的軍隊大權。提比略重法製,惡逾矩,在他看來,將旨意傳給日耳曼尼庫斯,會讓這個年輕人縮手縮腳,他不會這麼做。不過,不要忘了,提比略是“第一公民”。四麵楚歌的28歲的總司令,決定以這個名義寫一道敕令。這份偽造的敕令中有如下三項表明是皇帝提比略承認的:

一、服滿20年兵役者,可退役。

二、服兵役滿16年者轉預備役,除非遇敵襲迎戰,其餘情況可免兵役。三、先皇之遺贈,加倍賞賜。然而,這些嘩變士兵們以為日耳曼尼庫斯有意拖延,轉而要求他立即兌現。

於是大隊長們馬上著手辦理退役手續,隻是關於先皇的遺產贈金,日耳曼尼庫斯承諾,返回冬營地佩特拉(今德國克桑騰附近)後兌現。可是,第五、第二十一軍團不肯妥協。迫不得已,日耳曼尼庫斯和幕僚們隻好拿出全部財物,湊齊金額支付給這兩個軍團的士兵們。費盡周折,這兩個軍團終於肯出發前往冬營地。第一、第二十軍團也願意在冬營地接受支付,於是由軍團長凱奇納率領,向科隆進發。隻不過這支隊伍由滿載著從日耳曼尼庫斯那裏搶來的貨車打先鋒,而且隊伍散亂不堪,軍旗倒拽著前行。

日耳曼尼庫斯終於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低地日耳曼軍團的嘩變終於解決了,隨即火速奔赴高地日耳曼軍團的駐地。對於低地日耳曼軍團士兵的動向,高地日耳曼軍團的士兵一直在靜觀其變,日耳曼尼庫斯認為這個軍團必須要妥善處理。萊茵河上遊的4個高地日耳曼軍團,此時已經在軍團長席裏斯的指揮下,前往摩功提亞庫姆(Mogontiacum,今德國美因茨,Mainz)的冬營地駐紮下來了。

日耳曼尼庫斯剛抵達摩功提亞庫姆的冬營地,就召集士兵,要求他們向新皇提比略宣誓效忠。與進駐冬營地後心情舒暢不無關係,第二、第十三、第十六軍團等3個軍團的士兵們毫不猶豫地照做了,隻有第十四軍團的士兵略顯遲疑。日耳曼尼庫斯察覺到了,他擔心這種情緒會波及其他軍團,所以即使沒有人提出任何要求,他還是主動承諾高地日耳曼的4個軍團享有與低地日耳曼相同的特殊待遇。於是第十四軍團也對新皇提比略宣誓效忠。見士兵們都服從命令,日耳曼尼庫斯認為高地日耳曼軍團已無後顧之憂,當即策馬沿萊茵河北上,前往科隆的冬營地,迎接元老院使節團的到來。

元老院派遣使節團前來,隻不過是將賦予日耳曼尼庫斯大權一事傳令各處軍營而已。然而,日耳曼軍團的士兵們不解其中內情,對使節的來意產生了誤會。

他們猜測使節團前來,就是要把日耳曼尼庫斯許諾的特殊待遇取消掉。在科隆的冬營地裏,除了第一、第二十軍團之外,全是等著辦理退役手續返鄉的老兵。如果日耳曼尼庫斯的許諾成為泡影,他們比誰都擔憂這樣的事情,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嘩變再一次爆發了。

萬籟俱寂,夜黑風高,這些嘩變士兵悄無聲息地潛伏到總司令的營房周圍。因為是冬季紮營的基地,官兵都不住帳篷。總司令住在獨棟的營房,羅馬人稱之為“維拉”。他們潛入到最裏麵的日耳曼尼庫斯房間,這已經不是士兵所為,而是演變成為殺人越貨的強盜了。這群嘩變士兵當晚就被擊退,然而嘩變已經波及整個軍營。

第二天清晨,日耳曼尼庫斯召集所有士兵,再把引發士兵騷亂的使節團團長普蘭克斯請上台來,向士兵們說明來意,士兵們暫時平靜了下來。

然而,沒有人因此而認為情況可以得到控製。有幕僚建議,駐紮美因茨的4個軍團已經宣誓對皇帝效忠,高地日耳曼軍團的冬營地相對安全,可以考慮轉移過去。日耳曼尼庫斯責任感比常人強烈,他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不過考慮到至少可以讓家人避開危險,幾經猶豫之後還是決定轉移。他猶豫是因為妻子阿格裏皮娜。阿格裏皮娜認為自己是奧古斯都的血親,有奧古斯都庇護,不懼任何危險,因此她堅決不走。最後,日耳曼尼庫斯以她懷有身孕和兩歲的兒子為由終於使她點頭鬆口,同意離開。就像敵軍來襲倉皇出逃一般,他們開始準備避難。

其他軍團長的家人也決定同總司令的妻兒一起轉移。不過,目的地不是美因茨的高地日耳曼軍團駐地,而是高盧行省。因為他們認為,比起已經敵我不分的羅馬軍團士兵,高盧行省的人民要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