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舉被提升至元老院,元老院的候選人為此可以少花很多錢去參選,這些候選人當然笑得合不攏嘴。對於擁有投票權的羅馬公民而言,除了喪失免費看戲的機會之外,最令人期待的一年一度選舉時的額外收入也化為烏有。此外,隨著提比略時代的到來,普通公民原來享受的另外一筆賞金也竹籃打水一場空。
羅馬皇帝的這一職位,是由元老院議員加上擁有投票權的羅馬公民決定的,奧古斯都深諳這一點,畢竟他才是打造這一係統的創始人。所以,奧古斯都不會對在經濟上給這兩者優惠政策置之腦後不顧。
元老院議員一職隻是名分,即使擔任行省總督也沒有任何固定的公職。要想擔任元老院議員這一職務,奧古斯都規定要有100萬塞斯特斯才有資格任職。不過,萬一哪位議員的財產不足100萬的話,那麼作為皇帝,將會從財政上予以救濟。隻不過這項幫扶政策也是由皇帝提出來,最後由元老院通過才算數。不難看出,這項政策是通過雄厚的國家財政實施的以元老院議員為對象的扶貧政策。
此外,在擁有羅馬公民權的普通老百姓中,屬於中上階層的騎士階級,皇帝會起用他們來擔任負責征收稅款的皇帝財務官等行政職務,才能夠較好地利用這些人的經濟實力,當然這些官員的薪酬頗豐。
提及位處中下階層的羅馬公民,皇帝經常向這些階層發放名為賞金的紅包,這部分錢不需要經過元老院議員們的同意,因為這錢來自皇帝自己的荷包。對此,《功業錄》中是這樣記載的:
公元前29年——首都羅馬公民每人可以領取400塞斯特斯,共有25萬人受惠。
同年——居住在羅馬帝國領土其他殖民城市的羅馬公民,每人可以領取1000塞斯特斯,共有12萬人受惠。
公元前24年——首都羅馬公民每人可以領取400塞斯特斯。
公元前23年——皇帝自己出錢購買了大批小麥,分12次免費發放給貧困的居民。
公元前12年——每人400塞斯特斯,共有25萬人受惠。
公元前5年——首都羅馬的公民每人可以領取240塞斯特斯,共有32萬人受惠。
公元前2年——皇帝自己出錢購買了大批小麥,發給有資格免費領取小麥的貧困公民,每人可以領取240塞斯特斯,共有20餘萬人受惠。
那麼,提比略會有什麼樣的對策呢?他並未拒絕資助財產不足百萬塞斯特斯的元老院議員,但要求需要資助的議員在元老院會場中承認自己出現了財政赤字。但沒有議員願意這樣丟人現眼,所以使得提出申請的議員人數直線下降。大概在提比略的思維中,根本就沒有必要幫扶那些因為自己鋪張浪費而導致財務窘迫的議員。
提到如何對待騎士階級,提比略的做法與奧古斯都毫無二致。提比略不僅僅把對他們的幫助局限在經濟領域,他甚至大膽任命一些騎士階級擔任軍團長。可以說,提比略是以一種比較積極的姿態善用身處羅馬社會第二等級的這些人。
提到公民政策議題,提比略全麵廢除了以皇帝賞賜為名的補助政策。由格拉古兄弟中胞弟——蓋烏斯·格拉古所創立的《小麥法》卻延續了下來,這部法律從立法以來已經延續了150年之久,能夠保障貧民無償領取小麥。當初愷撒發放的人數達到了15萬人,在奧古斯都時代增加到20餘萬人,而到了提比略統治時期,人數甚至日益攀升。因為這項《小麥法》是對羅馬人稱之為“無產者”的貧困階層的一項社會福利政策,為曆代皇帝所讚揚。
如若一直維持奧古斯都時代的開支規模,那麼隨著擁有公民權者的人數不斷增加,國家財政總有一天會破產,因而增加稅收的政策趨勢將不可避免。當時,假如提高征收行省稅的話,被統治的當地人就會起來反抗,而要鎮壓這些反抗就得出動軍團。此前,羅馬軍團用來對付外部敵人的軍隊還行,如若還要用來對付內亂的話,這就意味著必須增加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然而,增強軍事實力又會加重帝國的經濟負擔,最終又循環到了加稅的惡果。為了避免陷入這種周而複始的惡性循環中,建立完善的財政製度迫在眉睫。在奧古斯都去世後隨即發生的軍團嘩變,可以理解為財政將要破產的先兆。如若找不到可以用來支付退役金的新財源,那麼服役期屆滿的士兵也會無法退役,原本承諾20年的服役期限將會延長至30甚至40年。假如沒有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會打擊士兵的士氣,羅馬帝國的防禦體製也會陷入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