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在得知卡利古拉重病的消息後,這一消息迅速傳遍全國。他們不但立即拋開了先前令人生滿足的各種娛樂,而且戒除了賭博這類不良嗜好。全國氣氛為之一變,充斥在家家戶戶、大街小巷中的,到處都是不安、擔憂、驚慌與失意,仿佛整個羅馬都和他一起倒下了。然而,席卷帝國的這場“大病”甚至比卡利古拉的病情更為糟糕。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後者僅僅是對肉體的折磨,而前者波及的範圍更廣。羅馬人一直追求的力量、和平、希望、幸福,以及能夠享受這一切的堅定信仰,所有的一切在明天是否都會化為烏有呢?這種深深的不安和擔憂讓羅馬人都患上了心病。他們擔心從明天開始,無政府狀態將會取代過去的和平與幸福,而饑餓、戰爭、破壞、拋棄耕地、沒收財產、殺人越貨、綁架誘拐將會層出不窮,不是奴隸卻被強製為奴,最後悲歎命運多舛,含恨而終。
帝國所有民眾都清楚,隻有卡利古拉康複才能拯救大家脫離苦海,除此之外都無濟於事。
無論哪個城市,無論大街小巷,隻要羅馬的旅人經過,人們都爭先詢問卡利古拉的病情;當得知卡利古拉正在康複,人們就在街上歡欣起舞。因為卡利古拉痊愈,消除了民眾對未來的憂慮和彷徨。
再沒有任何史料,能比這位猶太學者的記載更能顯示羅馬的帝王政治給人民帶來的福祉。羅馬帝國曆經尤裏烏斯·愷撒描繪藍圖、奧古斯都構築框架、提比略奠定基礎,直到卡利古拉繼承帝位,才有今天稍具規模的羅馬帝國。由於人們擔憂卡利古拉之死將會宣告羅馬帝國的終結,甚至連被統治階層都為卡利古拉的康複祈福。卡利古拉在登基後的7個月內,在政治上毫無建樹,由此可見舉國上下祈求他早日康複,並不是出於民眾對卡利古拉政績的認同。卡利古拉彰顯了羅馬帝國政治的優越性。實際上從“政治方麵毫無建樹”的結果來看,反而會更有效果。
在宣布要采取與提比略截然不同的統治方式之後,卡利古拉登上了羅馬帝國的皇位。然而卡利古拉所謂的截然不同的統治,僅限於廢除稅收、舉辦慶典、讚助活動之類收效顯著的收買人心的較為花哨的活動中。卡利古拉沿用提比略的方式,在普通民眾不太關注的行省治理、邊界防禦等問題上沒有作任何調整。此外,提比略發掘的人才依舊在行省和帝國防線兢兢業業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並沒有受到首都羅馬長達7個月慶典的影響,也沒有作任何調動。借用曆史學家蒙森的話,這些人才可謂都是“提比略的門生”。我能夠想象得到,卡利古拉在與晩年的提比略共同生活的6年內肯定明白了人才的重要性。不論是總督還是軍團長,沒有任何權力比人事權更能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手中權力的作用。如若手握人事權的官員一旦變動,那麼他手下的人員也會一起調動。幸運的是,在卡利古拉短暫的4年統治期間,他幾乎沒有更改提比略當初定下的人事安排。聯係卡利古拉喜歡誇耀權力的個性,這樣的例子對於羅馬帝國而言真是一件幸運的事。
公元37年秋的大病讓卡利古拉性情大變,許多曆史學家持這種觀點。我卻並不同意這種看法。大病之前,卡利古拉有所顧慮,很多事情想做卻不能做。痊愈後就不再顧忌,隨心所欲,如此而已。
卡利古拉目睹了不受民眾歡迎而深受孤寂之苦困擾的提比略晚年慘淡的景象。也許卡利古拉當時就在心裏告誡自己,絕不品嚐那種滋味,絕不要孤獨終老。卡利古拉不滿25歲就繼承了提比略的帝位,他其實是個心思細膩、易受影響又容易傷感的人,還常被失眠所困。可是如今他掌握了權威和權力,擁有一切,甚至受到被統治的其他民族的人民的敬愛。
擁有一切的人最為擔心的是失去現有的一切。所以,卡利古拉與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提比略不同,他集中全力來維持如今擁有的一切。或許是舉國上下為了祈求他早日康複而焚燒牲禮形成的煙霧和氣味,給了卡利古拉莫大的勇氣來拋開曾經的重重顧慮。因為,他生病前有所顧慮並不是因為他不知道他的作為能否收攏人心,隻不過是對社會輿論有所顧忌才縮手縮腳。然而,現在所有人都很明顯地支持卡利古拉。作為羅馬帝國最高當權者,卡利古拉康複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除去養子葛梅魯斯。在先皇提比略的遺囑中葛梅魯斯同樣擁有皇位繼承權。然而,在提比略駕崩還不到8個月之時,18歲的下一任皇位繼承人葛梅魯斯就被25歲的皇帝卡利古拉下令處死了。與此同時,歡天喜地慶祝皇帝卡利古拉康複的民眾,隻能默認這件事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