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皇帝卡利古拉(37年3月18日-41年1月24日在位)(7)(1 / 2)

為此,意大利的法西斯政府興建了一座博物館用來收藏這些古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這些船體非常不幸地被毀壞了,遺留至今的隻有幸免於難的大理石、馬賽克與青銅製品。目前,沒有史書可以證明是卡利古拉下令打造了這兩艘船。但不論在卡利古拉前後,羅馬曆史上不乏銳意進取的帝王,他們敢於打破陳規,做出史無前例的創舉,不過絕大部分建設都是為了滿足公共用途。然而,卡利古拉最擅長的,就是公器私用,他一時心血來潮修建的私人建築隻會讓人覺得浪費。

2000年後的今天,鬱鬱蔥蔥的樹木倒映在內米湖上,一派恬淡寧靜。類似別墅的豪華遊艇在這小而安靜的湖麵上漂卡利古拉浮,蕩漾,在這樣的遊艇上舉辦宴會,應該是一種極致的享受。卡利古拉是如何產生如此絕妙想法的呢?台伯河流經羅馬市區,當時河中的島嶼就已經建造成船隻的模樣,可能就是這些島嶼帶給他靈感。或許,幼年時候隨父親日耳曼尼庫斯遊覽埃及時體驗過的尼羅河上華麗的巡遊船——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的遺產之一,也是他靈感的源泉吧。

根據船隻被焚毀以前的研究,我們知道,這兩艘在內米湖中發掘的羅馬船,既不是被燒毀,也不是船壞了才沉沒的,而是故意沉到湖底的。卡利古拉遇刺後不久,所有與他有關的一切都被遺棄,而豪華遊艇可能就是那時被沉到湖底的。當然,也沒有任何史書表明,卡利古拉之後的皇帝把這些船作享樂之用。

籌款

還不到三年的時間,卡利古拉就把皇帝的個人財產,以及國庫中的庫存揮霍殆盡。由於卡利古拉讚助各種娛樂活動,提比略當初留下來的2.7億塞斯特斯早就被揮霍一空。隨後,他雖然絞盡腦汁籌措資金填補財政漏洞,然而在他的統治即將邁入第三年時,已經黔驢技窮。但卡利古拉依然舊習難改。首先,浪費這點,不論哪種形式的浪費都隻會愈演愈烈。其次,普通民眾已經對卡利古拉一擲千金的做法習以為常,卡利古拉本人也擔心“財盡緣斷”。所以,籌款是26歲的卡利古拉最關心的事情。他非常清楚,對普通民眾一擲千金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自己最穩固的支持者是普通民眾,而非元老院。

不能減少支出,但又要盡快擺脫財政危機,那麼隻有增加財源收入這個辦法了。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羅馬帝國的經濟實力,那就是“繁榮”。這是因為太平盛世長達70年之久,基礎設施在此期間覆蓋帝國全境,以及實行從共和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各民族、各城市高度自治的統治方式。如果有統計數據或圖表,經濟實力一定是呈現向右上方上升的增長趨勢。

如果僅僅依靠自然增收來促進稅收,那麼稅收也會逐漸增加。營業稅最能直接反映經濟增長情況,當時的稅率很低,雖然隻有1%,但是卡利古拉也廢除了這項稅收。

不論卡利古拉再怎麼愛花錢,他也不敢把行省稅提高10%。畢竟,統治者可以對被統治的行省人民征稅,然而一旦提高稅率,他們必定立即起來反抗。無論封建專製的君主國,還是承認自治的“自治城市”,直接稅率隻有10%。雖然在古代沒有明文規定,但這是常識。此外,萬一發生暴動,就必須出兵鎮壓,最終隻會增加財政負擔。

一邊維持鬆散的財政,一邊又要迅速健全財政製度,當人們麵臨這種難題時,絞盡腦汁後一般都會采取權宜之計,暫時縱容。於是,隻有卡利古拉一貧如洗,其他人依然富裕,即使不富有也不至於貧困交加。即使這樣,卡利古拉也沒有苛待真正的貧苦公民,他繼續實行免費發放小麥給窮人的救濟政策。

我們看看卡利古拉的籌款措施,沒有窮途末路的感覺,反而讓人苦笑連連。在這方麵,卡利古拉可謂創意無限。

從沒有生命的家具、珠寶飾品,到活生生的當做仆從的奴隸,卡利古拉把皇帝家中的這些東西都拿來拍賣。可是,他沒有在首都羅馬拍賣,而把地點安排在相當於高盧行省的都城裏昂。如果有人問在裏昂拍賣的原因,我想理由大致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