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不修邊幅的克勞狄烏斯不被皇室的女性們所仰慕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在克勞狄烏斯23歲時去世的奧古斯都一直很看重他的優點,對親戚間的關係不是很看重的提比略雖然沒有給克勞狄烏斯特殊照顧,然而也沒有虧待過他。不過,兄長日耳曼尼庫斯倒是克勞狄烏斯最大的保護者。
羅馬帝國扣留了許多盟國皇室成員作為人質來到羅馬,對於這些小孩而言,他們與羅馬帝國的皇室成員一起在帕拉蒂尼山上的官邸中長大,在相同的屋簷下玩耍,是友好的玩伴與同學。雖然是作為人質來到羅馬的,然而除了不能隨便回到祖國外,王子們依舊是王子,這就同英國殖民地貴族階層的子弟留學英國或是獲得富布萊特獎學金留學美國的性質一樣。隻是,這些小孩子出乎意料地喜歡惡作劇,而克勞狄烏斯這樣有身體缺陷的小夥伴往往成為他們欺負的對象,但克勞狄烏斯年長5歲的哥哥日耳曼尼庫斯一直保護著他,才使他免遭欺淩。日耳曼尼庫斯不僅深受奧古斯都疼愛,而羅馬帝國的女性們也對他仰慕不已,他還是一個極富責任感的人。在他看來,弟弟在1歲時喪父,此外還身有殘疾,作為兄長要好好保護弟弟才行。克勞狄烏斯正是在兄長的庇護之下,才有一個較為安定的童年和青春期。或許正因如此,克勞狄烏斯才能在繼位稱帝之後,在羅馬帝國施政方麵詮釋了“不健全的身軀也可以孕育出健全的精神”這一理念。
即使是在克勞狄烏斯長大成人之後,奧古斯都以及提比略都從未考慮過對他委以任何軍職和官職,反倒默許他從事於他從小就熱愛的曆史研究與寫作。克勞狄烏斯若非卡利古拉遇難之後繼承皇位,可能終生都會與“曆史”為伍。
據傳克勞狄烏斯的曆史學研究與寫作的指導老師,正是晚年的提圖斯·李維。我已在《羅馬人的故事1·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參考文獻中對提圖斯·李維作了詳細的介紹:
提圖斯·李維(Titus 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年),從32歲開始一次10冊地撰寫出版《羅馬史》(Ab urbe condita libri),在他一生中,一共發行了142卷,這些著作又被羅馬人讚譽為羅馬曆史研究的金字塔。
這部《羅馬史》記述了羅馬開國到公元前9年的史實,隻是大部分在中世紀時遺失了,現存的部分不到原書的三分之一,這使羅馬史研究者扼腕歎息。
李維與構架起希臘曆史金字塔的希臘人修昔底德一樣,都出生在動蕩的年代,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更關注曆史。當然,關懷“人性”正是關注曆史的最終目的,並不能理解為懷舊情懷。生在亂世自會要比生在太平盛世的人更關心人們的種種行為背後的人性。尤其是極具觀察力和分析能力而又置身官場之外的人,更是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李維10歲——尤裏烏斯·愷撒率軍渡過盧比孔河,內戰隨即爆發。
11歲——由龐培率領大軍,即主張羅馬維持共和製的元老院派,與由愷撒率領的反對共和製的反元老院派在希臘法薩盧斯平原大戰。被愷撒打敗的龐培在逃亡埃及時被殺害。
12歲——愷撒就任羅馬獨裁官。
13歲——愷撒開始清除龐培餘黨,並將戰火燒到北非,並在塔普蘇斯戰役又一次取得勝利。擁護共和製的小加圖自殺而亡。
14歲——愷撒取得了西班牙孟達會戰的勝利,給擁護共和製一派致命一擊。
15歲——愷撒出任終身獨裁官,真正意義上的元首製開始了。3月15日,以布魯圖為首的14名元老院成員在元老院會場內將愷撒謀殺。
16歲——由於形勢日下,策劃暗殺愷撒的主謀布魯圖和卡西烏斯逃亡到希臘,並打算與愷撒派的安東尼和屋大維一決生死。在首都羅馬,共和製先驅西塞羅遭到殺害。
17歲——愷撒的反對派和愷撒派在希臘的腓立比荒野上激戰,最終愷撒派獲勝,布魯圖和卡西烏斯戰敗自殺。